我问蔡佩融有哪些深刻的新年回忆,她不假思索:包蒜粄。
“每年妈妈都会大事张罗蒜粄的材料——唐山蒜、腌猪肉和豆干等。时间差不多时,她会起个大早,开始搓面团,并且把包蒜粄的材料炒好,然后坐在高椅子上很熟练的包起来。我很喜欢讨一些面团来学包,热情最多维持两个小时,面团就会慢慢的变成各种小动物,甚至一塌糊涂。之后的情节是,我会被赶走或被派去帮忙蒸蒜粄。这样可以忙上一天,之后妈妈会把做好的蒜粄送到亲戚家。”
蔡佩融是客家人,但她不确定这蒜粄是否客家美食。根据她的记忆,蒜粄除了送给亲戚,也会在除夕当天用来祭祖。有趣的是,很多亲戚也会以他们亲手包的蒜粄回礼。
和许多同辈人一样,蔡佩融的童年也少不了大家庭的记忆。她说:“以前过农历新年时,大姨、三姨和我们一家都会到‘挤’到住在海口区的外婆家聚会,通常还会在那过夜。阿姨们和舅妈合力煮很多好吃的食物,我们和表姐表哥就到舅舅的椰棚和小河边玩耍。我记得外婆每次这时候就会特别高兴,胃口也变得很好。”
这些美好的回忆,在大姨和外婆去世后,就只能定格在蔡佩融的回忆里。农历新年也不再是喧闹的日子,蔡佩融很少逐家逐户去拜年,大多时候都在家里休息。
这或许是现代人的写照,平时都忙于工作,难得有连期自然争取时间休息,费神费力的庆祝活动尽量减少。究竟怎样的过年方式,才是“理想”的过年方式?
这个问题丢给蔡佩融,很显然她比较注重的是内容,而非形式。
“传统佳节体现的是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除了吃吃喝喝放鞭炮,也应该更深入去了解各个佳节的由来和背后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文化的效果。除此,生活在马来西亚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们,也可通过了解各个文化和习俗,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差异。”
在蔡佩融细腻的心灵深处,对传统自有其执着的一面。正如她说:“新春佳节的来临,对我而言才是真正标示新一年的到来,所以庆祝新春佳节的另一层意义,是在这之前好好收拾家里、办公室和整顿心情,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那么,庆祝春节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她认为是“团聚”,尤其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亲戚和朋友可以借此联络感情和关心彼此的近况。
是的,所有代代流传的佳节,核心价值都一样——人本关怀。所以当我们依循传统的形式在欢庆佳节之余,别忘了传统佳节其实要你多关心身边的人。
♦蔡佩融祝贺『慢活时光』读者——新的一年抱有满满的正能量,和拥有健康的身体面对各种风浪。新年快乐!
新春怀旧小词典:蒜粄
蒜粄指的是以青蒜(又称“蒜苗”)炒猪肉、豆干等,然后再以粄皮包裹的一道很客家味的传统小食。客家人喜欢在除夕或春节吃蒜,除了包蒜粄,也常以青蒜炒菜,大抵是因为“蒜”与“算”同音,新年吃蒜寓意未来一年“有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