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人文专栏 > 你相信金钱游戏没有骗你吗?

你相信金钱游戏没有骗你吗?

有个讲师在课程里问台下学员一个问题:什么企业最有善心?大家踊跃把心目中最有社会责任,最有善心的名单提出来,结果讲师说你们都错了,最有善心的企业是博彩公司,顿时引来课堂里满是疑惑的表情。

大家对博彩业不会陌生,许多人还是长期的“投资者”,可是把博彩公司跟“善心”这个名词放在一起,难免觉得有点“货不对办”。

讲师解释说,博彩公司定下的游戏规则,是你用一元下注,如果下注的心水字没开奖,你只是输一元而已,但若被幸运之神眷顾,中个头奖的话,博彩公司要赔给你两千五百元,你说是不是很有善心?

也许乍听之下,会认为有道理,当然博彩公司是以概率为计算基础,正所谓十赌九输,最后赢家当然还是开盘的博彩公司。

可是这位讲师提出这个“颠覆”的论点,并不是真的要替博彩公司冠上什么“善心企业”的美名,而是要给学员们一个反思消费习惯与思维逻辑的开场白。

图/Glassman Wealth Services

消费行为和模式虽然已经延续数千年,可是间中的思维和习惯不断在改变之中,假如经营者无法及时发现消费群的改变,不止会错失商机,还可能就此被消费市场淘汰。

当然,发现消费者思维已经改变固然重要,但是可以发掘商机者往往是帮助消费者改变思维模式的人。

在许多的报导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曾经叱咤风云的黑莓手机是落在消费者习惯改变后的反面教材,而苹果手机则是站在消费者习惯前面的创新者。又如三十年前,把饮用水装瓶出售之前,谁能接受饮用水也可以当着商品来卖?

几个月前,国内闹得风风火火的金钱游戏,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消费/投资模式。很多人直接把金钱游戏这个投机配套视为骗局,把参与金钱游戏者定位为贪婪之徒、无知者;也将金钱游戏的公司负责人视为骗子。

在我的朋友圈里,投入金钱游戏的大有人在。当某家公司出现崩盘的消息时,你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悔不当初”的投资者心态,只差没有跳楼谢罪;而另外一种,是在这次的“游戏连锁崩盘效应”里,给我很大启示的游戏者,他们不把崩盘当着灾难或损失,而当着是一次的投资失误。当崩盘消息出现,他们抹去眼泪,继续寻找下一个新开盘的游戏场。

我起初对这些人的思维逻辑感到纳闷,后来有机会跟他们聊到这些“英勇”事迹,才知道原来这些人的心态很简单。他们把所谓的金钱游戏视为一种的投机/赌博的管道,就如买彩票、进赌场、甚至是以投机心态买股票者一样,所以他们不把崩盘当着一回事,甚至在开始进场“投资”时,已经把崩盘的风险计算在内,当着是一场概率的游戏来玩。

我并不鼓励他人参与金钱游戏,只是在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在“明知道是骗局”的情况下,还可以理智的进场“投资”。原来,这种心态跟买彩票及进赌场有着相同的认知。当然,金钱游戏的玩家们有各自不同的盘算,以上我的这些朋友应该只是其中一种人而已。

那么金钱游戏跟消费者的思维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者之间都是建立在“人永远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事”这个模式上,没有对错可言。金钱游戏玩家选择相信自己是幸运的那个人,在购物商场血拼的消费者相信自己从商家提供的大减价里得益,既然选择相信,就要接受有时候错误判断这回事,而消费者的思维逻辑也是如此。

陈柔
『慢活时光』编务总监。文化人出身,却曾经走转多个江湖——搞过传销、办过咖啡馆、进过媒体业、投身印刷产业,靠着过人的观察力,时常提出洞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