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人文专栏 > 你要成为撒网的渔夫,还是落网的鱼?

你要成为撒网的渔夫,还是落网的鱼?

参加一场电子商务论坛,主讲人说:We don’t go online, we live online.(我们不上网,我们生活在网上)。

回想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连线上网是需要拨号的,经常还拨不通;电子邮箱hotmail的内存空间只有2MB,大抵只能传输文本档;当红的搜寻引擎雅虎资料并不算多;第一代数码相机的像素极为糟糕;手机刚开始流行,是那种按键盘的功能手机,不能上网,初期甚至没有简讯功能。

图片来源 / washingtonian.com

就像原始人开始使用工具,我们用着在当年已经算是很划时代的科技产品。今天看来,那时的资讯科技显得笨拙,在生活里可有可无,虽然带来一点小便利,但是不用也没有太多不便。是的,你完全可以选择不用它。

二十多年眨眼过去,我们那一代的互联网原始人——大概没有谁在二十多年前预料得到,互联网只不过用了一眨眼的时间,从工具变成生活方式,而且还长成怪兽般的大数据,成为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巨大资料库,我们的喜好行为全被记录在案。今天,由不得你选择上不上网,你确实已经“被”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里。

前阵子和两位作家朋友喝茶闲聊,话题也扯到互联网。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文学作品的“有效期”会否因为互联网而缩短?比如今天的小朋友阅读九十年代以前的作品,如果作品中出现一对恋人相约黄昏后,其中一人却迟迟没有出现,等待的那人从生气到忧心再到焦虑,却又不敢离开,生怕自己离开后爱人抵达时找不到自己,那种无助感——是的,对成长于手机随时可以叩到人的年代的小朋友,他们能够领会那种无助吗?

图片来源 / blog.prisync.com

互联网加速了一切,过去我们需要等待才能得到的,今天转眼就可以得到。比如通信,一来一往之间是等待,等待的时候你可以慢慢揣想对方会在回函里写些什么,会用什么样的笔和纸,会是整齐还是潦草的字体。待收到回函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因为曾经的等待,变得特别的深刻。今天的电子邮件,没有笔迹,而且随时发函收函,生活里因而少了惊喜和感动,也少了浪漫。

这个情况,不再是电脑儿童面对的,近年来互联网世界还出现了银发大军。十年前,很多老人不懂得使用电脑,没关系,十年后流行了智能手机,比电脑更容易携带和操作,为老人们提供了更佳的上网通道。今天,网络上的资讯多得惊人,通讯与社交媒体又很发达,更为适合退休状态的老人,因此老人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也纷纷拿起智能手机,生活在网上。

思考至此,我们或许都有点迷惑,究竟从工具的互联网到生活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得到和失去的天枰上,更倾向于哪一边?参考过去二十多年的翻天覆地,几乎没有人会怀疑,未来二十年的互联网只有更为翻天覆地。它既然冲击人类的生活方式,必然也重新塑造人类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世界的各个方面。它看来在控制中,但又似乎高速得难以控制

图片来源 / httpzippybrain.com

昨晚见了一位定居于美国休斯顿的老华侨,是一位很有想法的老人家,经常在世界各地跑,对互联网有本身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是资讯,而资讯不等同于知识和学问。人类还是需要有慢下来、静下来的时间,好好的深刻的读一本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累积属于自己的智慧

听君一席话,内心是豁然开朗。面对排山倒海的资讯,我们确实需要更强的思考能力来加以梳理。这番道理,或许提出一道警惕——我们是要成为撒网的渔夫,抑或成为落网的鱼

生活在网上,其实就这两种状态。

Save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蔡羽
『一起吃风』企划总监。右手执笔,集文化人、媒体人、研究人、设计人于一身,对文化产业有独到见解;左手从商,累积多年经验,对市场具敏锐触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