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刚开始投入衍纸卡片创作的时候,我同个实验室的一位朋友对我说:“Ma,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么艺术!”我这位朋友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手巧的人,会烹饪、插花、做手工卡片、包装礼物等。所以她这么说,我觉得对我真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没有啦,我不会艺术的啦!只是玩玩。”那个时候的我,觉得像我这种画老虎会让人误会是猫的人,实在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那以后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因为自己不是艺术科班出生,而觉得自己跟“艺术”扯不上关系。直到后来的一些经历和体验,让我对“艺术”这两个字开始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思考。
首先,我接触到禅绕艺术,分别跟过两位不同的禅绕老师学习。我发觉其实单是“画画”也有很多种。我只是不能把东西“画得像”,并不代表我不会或不能画。由于禅绕画有点类似抽象画,没有了“像与不像”的问题存在,而且每次下笔都只专注眼前这一笔,我反而因此可以放松去享受那个过程。
因为禅绕画的缘故,我还辗转接触到西洋花体字(calligraphy)。之前自己盲练了好一阵子,但就是写不出个什么所以然。后来有机会跟台湾一位老师学习,在他的指导下,发现其实写花体字也是像学打拳一样,有套路和技巧的。
很多时候,我们做得不好,不一定是我们不行或是没有能力,其中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我们不知道方法。这种时候,就需要请教内行人或老师。那当然,付一些学费也是很应该的。
还有后来很难得的跟一位纸艺家学了一个下午的纸雕塑。在跟他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技巧固然是可以马上学习到的,但怎样熟练运用并融汇贯通、如何创作、创作出来的东西是否赏心悦目,这些就需要时间的积累了。
近几年,在我从事衍纸纸艺教学的过程里,发觉到小朋友相对于大人在创作上真的更大胆尝试也更放得开。成人反而有时因为诸多顾虑而有绑手绑脚的感觉,但这也不代表大人就不会带来惊喜。就我的观察,好像知道得越少的大人或勇于跳脱旧有模式的大人就越有能力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所以教学固然很耗精力,但教学相长,我也从中获得成长的养分,也就乐于继续投入其中。
当然,为了充实自己,我也开始阅读一些美学、艺术、创意相关的书籍,这才发觉一些在我眼里一流的纸艺家们,在访谈中也会提到自己不擅长画画。这真的让我好惊讶,原来艺术不等同于画画,而这正是我们一般人认知上的盲点。
其实不擅长用笔作画,你可以选择以纸、木头、石头、钢铁、花卉等作为创作媒介。又或者有些人以肢体、声、光、影、文字、食材等进行创作。再不然现代人还可以借助电脑科技进行创作。
其实说了这么多,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感受美、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艺术类别及创作媒介不够多元而局限了自己,以为自己没能力“艺术”。又或者我们被所处的社会比较单一的价值观或是自己内在的一些观念所束缚,干脆直接自我审判,认定自己没有“艺术细胞”。
艺术,不是只有学术殿堂里那些让人敬仰的才算。艺术也可以走入我们寻常百姓家,点缀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灵魂。我们要做的是,先抛开自己艺术不起来的观念,去接触、尝试不同的创作媒介与方法,然后再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去深入学习。
即使最后成不了气候又何妨,艺术本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表达情感,自娱娱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