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两个朋友在2015年做了一个决定,合资收购一家33年历史的印刷馆,开始一次创业的旅程。当时三个人创业决定的步伐非常一致果断迅速,因为相信印刷业背后的商机,所以不管身边多少人告诉我们,这是个夕阳产业,不可以走进去,我们还是坚信本身的分析与信念,短短三个星期即完成收购程序,第四个星期已经坐在印刷馆的椅子上。
关于身边的人要创业或转换跑道,相信你若有经验,肯定得到的都不是太乐观的“专业分析”和“客观看法”。我们也是一样,我的上司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现在进场已经迟了20年;印刷馆的老板朋友对我说,不想害你才劝你不要踏进这一行;身边没干过印刷业的朋友也积极加入本身的“中立”观点,总之告诉你要努力找方法赚钱的人没几个,提着水桶准备加入“渐冻人”挑战者却在我面前排长龙。
那个时候,恰好是政府落实纷扰多年的消费税,人都打算结束营业,告老还乡去了,大家绘声绘影的把我的自信撞击到有些动摇。
经营了两年多来,我每天都在夕阳下等待明天的日出。所幸的是,第二天的太阳还是如期出现,创业的过程有难以向旁人述说的压力与艰辛,但也肯定有感到骄傲的成就。不过有一点没有改变,人人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夕阳产业,而且越来越多行业都被标签为夕阳产业。

人们今天的话题,说来说去都会和科技扯上关系,从手机功能到人工智能,从网络平台到众筹上市,从面子书到支付宝,马云的名字每天至少出现在你眼前一次。感觉上,没有和互联网科技搭上关系的产业都是夕阳产业。所以传统行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在谈一个热门名词:转型。
服务业也许会因为环境变更,而进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处境;可是制造业是不是也有所谓的夕阳产业?这是我进入制造业领域两年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有个管理大师说过,技术是不死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存在过的,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大都还在。
有一种经济理论称为“蜡烛经济”,指的是在电灯普及后,很多人以为蜡烛这个东西自然就会从历史舞台退场,毕竟它光线不如电灯、气味难闻且容易造成火灾,总之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大堆。
但是奇怪的是,蜡烛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消息,反而发展到今天,生产蜡烛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产业,而且种类比起过去还要多元化,当然今天你买蜡烛不是为了照明(除了突然停电之外),而是因为宗教仪式或是调节气氛的用途。
其实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很多,就像80年代当日本电子表大行其道,很多人认为手表就要结束了,因为电子表功能化更多,价格也更加便宜,也有赶上潮流的象征。不过几十年过去了,手表并没有消失,它除了作为报时的工具,还升级成为身份的象征。和手表同类发展的,就是钢笔。原子笔出现在市场时,大家也预期钢笔即将消失,不过高价钢笔今天成为奢华身份的象征,不管字写得好不好,拥有一支高价格名牌钢笔,总觉得个人有点气质(当然这是自我安慰罢了)。
也有朋友告诉我,家电产品也是夕阳产业,因为利润越来越低,家具制造业的朋友也这样说。可是,我们今天还是在使用家电产品,谁家没有家具的呢?同时,家电产品的技术也一直在升级换代,电视的画质越来越高,小家电的品质越来越好,家具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让人惊艳。
当东西还在有人买,有人用,同时人口越来越多,代表市场也越来越大的同时,制造也为什么会一直给经营者,还有旁观者认为是夕阳产业呢?
我最近看到一句话,不容易明白,但是很有意思:传统制造业被错觉认为是夕阳产业,是因为其周边资源的网络结构出现问题。
简单的说明,就是制造业本身需要思考一个重点,你的市场需求已经有了变化。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有趣的例子,中国河北有一家专做鱼缸的公司, 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产生重复销售的产业,因为人不会一直买鱼缸,除非是打破了,或者是饲养更多的鱼。但是这家公司老总说,我们是中国排名第三的愚公制造公司,可是每年的利润却是几家同行的总和。
他们怎样做到?是开发更多种类的鱼缸吗?还是搭上互联网列车,远销世界各国。答案都不是,他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这家公司就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顾客定期会收到一些养鱼的知识及相关资讯,比如我们最近进口一批热带鱼、高品质的饲料、清洗鱼缸的服务等等,他就是凭着这些服务赚钱。
这家公司并没有转型,他还是在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只是把市场的需求做个改变。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
时代的转变,让我们熟悉的管理学也起来化学变化,过去的管理学讲求内部资源和制度的管理变革;可是在今天这个讲求平台合作与互联网的高效年代,管理学已经不是局限在体制内部,反而是属于一种“破局”的思维手段。
所谓的“局”,就是我们身边的各种资源之间,相互联系与合作所产生的关系与环境。破局之理论,就是与其改变自己,不如重新安排周边资源的结构。
在传统的商业环境里,周边环境和资源的变化是缓慢的,可是今天我们处于急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去年和今年的环境就有了差别。所以在这个时代,除了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之外,还有一种提升生存能力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切换邻居,转换协作网络。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除了需要学习与更新科技知识,也需要具备“互联网式”的新思维模式,这样我们才能在本身的基地里探寻出一条新路。
所谓夕阳产业是属于看不见未来的产业组合,其实环顾四周,不仅是传统行业会被定为夕阳产业,就算是标榜着高科技的领域,同样也会出现夕阳产业,而且从朝阳产业到夕阳产业的过程,甚至比传统产业还要来得快。
看来,2017年下半年的开始,我们需要重新审度本身的事业,换个脑袋找到新的出口,没有转型而是把身边的邻居换掉,这也算达到转型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