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人文专栏 > 光与水的对话

光与水的对话

今天想带你们去看看地铁站

Bras Basah MRT Station. (Patrick Bingham, 2014).

2010年,建筑师WOHA在新加坡设计了一座可以用来通车的反射水池。

记得第一次上学搭地铁的时候,在汹涌的人群里穿越,走下了两道长长的自动手扶梯,转了几个弯,再挤过迷宫般的百货商店里才走到了地铁站的入口。地铁站里唯一的光源是微黄的荧光灯,手机没有讯号,浅浅的压迫感,失去与世界的连接,难免恐慌。

WOHA明白这些地下铁的通病,所以他们把一座水池建在公园里,然後再把地下铁站设计在水池底下。这座位於新加坡历史城市核心区的地铁站,为了尊重与保护历史街区的原有样貌,且不破坏公园原有的视觉连接,站台需要消失在景观中。WOHA在公园里设计了一座反射水池,用水覆盖了玻璃,形成了地铁站的照明天窗。

Bras Basah MRT Station. (Patrick Bingham, 2014).

在走下去地铁站以前,让我们浅谈这座反射水池的设计概念与重要性。WOHA灵活地把水的元素加进了公园里,大大提升了这座公园的价值;也让浅浅的水池倒映了周围重要的历史建筑,低调地显着这些建筑对这片土地的象徵与意义。

在地下铁站里,人们的恐慌和茫然因为有了阳光的筛滤而瞬间蒸发。水的影子在白色的墙上舞动,让地铁站的样貌不断在变化,也让等车的人们可以感受光与水之间的对话。建筑师把两边的白墙设计成了倾斜的挡土墙,大大增强了它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把透过水池的天光投射到地铁站的最底部,一石二鸟。

一直以来都匆匆逃离地底世界的人们开始放慢了急促的脚步,无论是承重的上班族或是忐忑的流浪者,都好像可以在这个地下铁里找到片刻和呼吸。

Carceri by Piranesi.1 July. 2017 <https://d32dm0rphc51dk.cloudfront.net/SwLfgFfYsFFeCfZpRUUJiw/larger.jpg>

除去了杂乱的商店所以路线和方向都变得明确起来,从微亮的底层直通到明亮的最高层,过程中会经过几条巨大的梁,虽然设计师说这是被皮朗内西(Piranesi)的“Carceri”所启发的空间设计,但是我觉得设计师应用清晰直接的路线除去了画里所呈现的不安和茫然。

地铁站的最高楼可以开始看到在路面上摇曳的树叶,走动的人群,蓝天还有白云。我在这里逗留了大约半个小时,也许是我在地铁站里停留最长时间的一次。在这里,大家不再只是看着自己的手机,也不再一直垂头丧气地望着地面行走,好像那些承重的思绪都可以在这样的地铁站里被洗涤,让这个繁忙的城市里还存有一个可以让人们暂时喘口气的建筑空间。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章帆
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出生,2015年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系,现任全职设计师/自由影像叙述人。小时候常常画家里的墙于是长大了就画出别人的家;不擅长说话所以拍照,故事无声亦可以美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