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看完了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The Great Shokunin》。这部号称是亚洲首部治愈系的匠心微纪录片是由中国的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率领各摄制组,远赴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日本等亚洲地区拍摄而成。我观赏的是第一季的内容,里头介绍了二十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同时也展现他们制作的精妙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
《了不起的匠人》之所以称作“微纪录片”我猜大概是因为它每一集不过短短的十五分钟。这样的片长的确很符合这个浅阅读时代的需求。因为这微纪录片,我这井底之蛙才知道原来还有金缮匠人、角弓匠人、天目盏匠人、古琴匠人、谱师等职业的存在。当然,这纪录片也介绍一些我们比较熟悉及广为人知的匠艺比如唐卡、漆器、陶艺、铁器、木雕、旗袍等。

说实话,短短的十五分钟纪录片,只能蜻蜓点水地介绍这些匠人们的手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匠人精神面貌的刻画我个人觉得是还可以更深刻一些的。但即便如此,我在观赏完这些纪录片集时仍然被感动,进而对这些匠人升起敬佩的心。我们姑且不谈他们的手艺水平是否真的了不起,但他们长年累月日复一日专注地制作这些器物,并且执着追求更好更完美匠艺的精神却是真的了不起。
其中有不少匠人原本并不是从事那个手艺行业的。比如金缮匠人邓彬,他原是大学讲师,一次因缘际会接触到金缮而不能自拔。无师自通的他尽管对修补器物用的漆料敏感,但他仍然执着克服。另外,原是画家的铁器匠人蔡德全,因为不甘心看到儿时记忆中的手作铁器逐渐消失,于是拿起铁锤,成为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铁匠。不管是基于什么理由让这些匠人投身在各自的领域里,我在他们身上皆看到强大的专注力与坚持。所以我想器物材料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表达他们内心真实面貌的媒介。真正支撑起他们作品重量的应该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对于我们这些素人来说,或许很难真正地去理解匠人的精神。但借用李宗盛2014年与New Balance合作的广告《致匠心》里头的文字可能可以让我们稍微揣测匠人的精神:
世界再吵杂
匠人的内心 绝对是安静的
面对大自然森林的素材
有得先成就它 它才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工人 往往意味着固执 缓慢 少量 劳作
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 专注 技艺 对完美的追求
所以我们宁愿这样做
也必须这样 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
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 最引以为傲的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送往前
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 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它的 就留给时间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