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印度甩饼 – 窄小的银禧餐厅俨然就是印度甩饼的舞台,餐厅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飞起的甩饼;坐得靠近一点,还可以看到更后头的水台师傅,熟练的将奶茶拉长数尺,再将它回落杯中。这一客充满肢体美学的甩饼与拉茶早餐组合,充满元气。
砂拉越古晋有一条印度街,在19世纪末店屋建成以前,一批印裔穆斯林已经聚居在当地,并且建了一座清真寺。至今,清真寺仍在,而印裔穆斯林也继续在那里经商,主要的传统行业是香料铺和布庄。
印度街中段有一家超过40年的老印度餐厅,是由阿都华合(Abdul Wahab Bindaud)的家族所经营的,前身原是一家布庄。
“故事要从我的父亲说起了。”阿都华合微笑着开始分享家族的故事。
……布庄起家,餐饮接棒……
二战以前,阿都华合的父亲赛达武(Shaik Dawood M.Gani)从南印度来到砂拉越谋生时,年仅14岁。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赛达武被迫躲避到距离古晋数十哩外的文丹(Buntal)渔村,在杂货店里打工。也在这个时候,赛达武与当地的女子相恋,并结为夫妇。
1950年代初,战后局势相对平静了,赛达武带着妻子回到古晋,在印度街一家名“Abdul Razak”的布庄打工。数年后,单身的布庄老板计划返回印度养老,遂献议赛达武顶下布庄的生意。于是,赛达武将本身位于文丹渔村的地皮卖掉,凑了些钱,伙同一位堂表兄弟,将布庄承顶下来,在1953年易名乌玛达武公司(Oma Dawood Company),继续经营下去。
那个年头,正是印度街布庄买卖火红的时候,赛达武的布庄起初向古晋的批发商取货,随着生意做大后,便自行从新加坡进货了。
……银禧餐厅,欢乐回忆……
到了1970年代初,布庄买卖竞争激烈,赛达武与合伙人萌起了转行的念头。由于赛达武曾经当过厨师,因此饮食业成为他的首要选项,加上饮食业毕竟是现金交易的生意,比较没有周转方面的压力。
1974年,餐厅在印度街开业,取名银禧餐厅(Jubilee Restaurant),而这个名字正是出自阿都华合的想法。
“父亲要我替餐厅取个名字,我想起中学时经常和同学到银禧运动场去活动,那里有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所以我就建议取这个名字,感觉很有欢庆的感觉,我也期望顾客在我们店里能有美好的体验。”阿都华合说起这个年轻时的往事,脸上焕发神采。银禧运动场是为了纪念英王乔治五世(George V)在位25年而建,位在古晋浮罗岸地区。
……夫妻合力,扩充营业……
话说银禧餐厅开业时,阿都华合并没有直接参与餐厅的业务。当时,他出任邮政局的高职,掌管砂拉越区的邮政服务。反倒是其妻子哈扎(Hajah Sadiah)成为赛达武的得力助手,协助张罗大小事务。
1980年代,赛达武的堂表兄弟合伙人在印度意外辞世,他们家买过其所有股份,成为独家经营。到了1994年,赛达武患上心脏病后宣告退休,银禧餐厅全权交由哈扎管理。
待阿都华合于2001年从邮政局退休后,才正式与妻子合作打理家族餐厅,并在隔年扩充营业,到数公里之遥的实仁甲(Sejingkat)地区开设分行银禧茶室(Jubilee Cafe)。此时,阿都华合的女儿法扎利亚(Fazariah Abdul Wahab)和再拉(Zaila Abdul Wahab)也加入公司了。
……甩饼拉茶,经典早餐……
银禧餐厅见证了印度街的变迁,从车潮汹涌的马路变成人潮接踵的行人坊,街上的印度与华人商店也世代更替,然而餐厅里依然守着最初的南印度美食,每天清晨阳光刚刚晒过来,印度甩饼香和拉茶奶香已经在空气中隐约可闻。
如果要挑最具代表性的印度早餐,甩饼和奶茶肯定是我的首选。看着印度厨师将面粉皮抛掷在料理台上,几番又压又揉,然后将之擀平,再抛到空中旋转几次,最后搁在热板上略微煎烤翻折,就可以上桌了。甩饼的口感软中带脆,最重要是面包和油香四溢,沾着咖哩酱汁来吃更添风味。
窄小的银禧餐厅俨然就是印度甩饼的舞台,餐厅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飞起的甩饼;坐得靠近一点,还可以看到更后头的水台师傅,熟练的将奶茶拉长数尺,再将它回落杯中。这一客充满肢体美学的甩饼与拉茶早餐组合,充满元气。
在银禧餐厅,也不能错过这里的印度罗惹、咖哩面、黄姜饭等,都是从开店做到现在的经典美食!
银禧餐厅(Jubilee Restaurant)营业时间:
每日上午6时正至下午5时正。
银禧餐厅(Jubilee Restaurant)营业地点:
49, India Street, 93000 Kuching, Sarawak
银禧餐厅(Jubilee Restaurant)谷歌位置:
https://goo.gl/maps/ZvGAeWoWf1R5ot5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