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香凉茶 生意,已历三代人,守在砂拉越古晋浮罗岸大街门牌21号,每天冲泡几大壶清凉。然而曾家爷爷——已故曾应泉在1946年开业之初,并不卖凉茶,而是买卖各式香料食材,店名“奇香”正是由此而来。
站在奇香(Khee Hiang)的柜台前,抬头就可以看见“祖传凉茶”金字大招牌。将甘苦的凉茶一仰而尽,舌尖流连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生活在热带地区,最简易有效的消暑方法。
你可以想象,时间回溯百年前,华人先民来到这个炎热国度讨生活,终日在大太阳底下劳动,如果没有这些祖传草药凉茶,恐怕很多人是要丢命的,毕竟那不是医学发达的年代,医生也没有几人。

凉茶流行于中国南方,虽名“茶”,却不带茶叶,是由不同药草组合熬煮而成的饮料,故又有青草茶、百草茶等称谓,一般兼有保健治病和消暑祛湿的效用,是可以长期饮用的温和土方。由于具消暑祛湿功效的药草以味苦为主,所以凉茶一般都带甘苦味。
“奇香”店名掌故
潮州曾家经营的奇香凉茶生意,已历三代人,守在砂拉越古晋浮罗岸大街门牌21号,每天冲泡几大壶清凉。然而曾家爷爷——已故曾应泉在1946年开业之初,并不卖凉茶,而是从事各式香料、食材买卖与食品加工,店名“奇香”正是由此而来。
“当时我们店里主要卖咖喱粉、咖啡粉、自制的辣椒酱和番茄酱等;后来我父亲也透过香港的函授课程,学会制作浓缩橙汁、沙士和各种饮料糖水,透过水客卖到海外地区,还卖得不错。”第二代曾川英娓娓道来曾家早年的香料生意。



至于凉茶在奇香出现,大概要到1950年代末。且说曾应泉原本懂得调制凉茶,而他这手功夫是从其父亲那里学来的——其父在中国是四处行医的郎中,药箱里随时备有各种草药,以及独家调制的凉茶。
“但我父亲从祖父那里学到的功夫大概只是皮毛,真正给予我父亲很多建议的是同乡林则明中医师。他的诊所就在我们店对面,跟我父亲交情很深,两人经常聊草药和养生的话题,对我父亲的凉茶林医师提供了不少建议。”
八仙茶、清苦茶、风火茶
曾川英说父亲的凉茶,起初并不卖,只是给店里的员工或者亲戚朋友消暑用。后来,发现效果和口碑都不错,才正式在店里挪出一个角落,摆上茶壶,卖起自家调配的八仙茶和清苦茶。1964年,著名的砂拉越云南善堂举办商展游艺会,曾应泉还参与其盛,摆档推销凉茶。
“八仙茶比较甘甜,主要功效是清肺消暑;清苦茶就是甘苦口味,可以治喉痛。”曾川英接着说:“我们的凉茶只在下午四点过后开档,主要因为当年浮罗岸这个段落白天人潮不多,晚上就有很多看戏的人潮,因为我们隔壁是首都戏院,对面是娥殿戏院,这些戏迷就成了我们的主要客户。”

奇香门口的大冰箱上,摆放着曾应泉当年初创凉茶生意时的两个大茶桶,一个是装八仙茶用的,另一个则是清苦茶。两个茶桶都系上铁牌,牌上以端正漂亮的书法写上茶名和功效,查实那美丽的字体,正是曾应泉亲笔书写。过去,茶桶会放置在特制的炭炉上面,以炭火保温。
到了1980年代,晚年的曾应泉临机一动,再出手调制了另一款凉茶——风火茶,取其“祛风降火”之意。这款凉茶加入疏解喉咙发炎的配方,而且茶味更甘香,一推出就受到旧雨新知的欢迎,如今已经成为奇香凉茶的镇店之宝。


1991年,奇香创办人曾应泉仙逝,由曾川英接手生意。数年后,他决定结束香料买卖,专注凉茶生意,促成了奇香宝号的转型。此时,奇香也推出配药茶,是针对某些症状的特调药茶。
洋人游客也登门
目前,曾家第三代——曾圣德和父亲一起掌理生意,除了凉茶之外,兼卖中西成药和参须、菊花、龙眼干等保健中药材。偶尔,奇香也会按照天候,熬煮各种消暑或保健凉水。
奇香自开业以来,一直驻守在同一个地方,然而门前的风景已经几番更新,门里门外的人事也大不相同,上门喝凉茶的人,有没有因为时代不同而改变?
曾圣德说:“有些客户是从小跟着父母来喝凉茶,之后继续光顾;这些年来,店里也来了很多年轻上班族新面孔,可能是透过朋友或互联网知道我们的凉茶。”



现代人很容易上火,曾圣德认为跟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熬夜、文明病或缺乏运动,都会造成身体易发热气。所以,奇香凉茶的配方里必有的夏枯草、淡竹、茅根等,都是降火气的圣品。
“近来有几位意大利游客,特别爱吃榴莲,几乎每天都上门来喝凉茶消暑。”
可见要在热带地区过日子,喝凉茶消暑是必须的,这点外国人也懂。跟曾圣德聊到这里,柜台又有客人上门,他过去招呼,双手熟练的开瓶、拿捏配方和分量、加水,一杯风火茶端上柜台。

奇香凉茶谷歌位置:https://goo.gl/maps/ZgBqTVG1i5epTJu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