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在一本天主教刊物中读到关于黄婉秋和她的义工事业,对于一个看起来纤弱温柔的女孩,放弃稳定高薪的亮丽工作,选择成为一个义工,让我心中满是好奇。
两年后,终于有机会跟她来一次的笔谈,解开我心中的疑问,也让慢活时光的读者们认识她,还有她一手创办的义工团体:粉红鞋。
许多人对于义工的印象,就是一群义务帮忙,不收取任何薪酬或津贴的爱心人士。而真正一个义工,心中所怀着的又是怎样的一个理念或想法?我们为您采访黄婉秋,让她来现身说法。
♦
问:据我所知,你已经离开电视台新闻组,这几年除了义工的工作,你个人的“新工作”有哪些?

答:我目前以全职但却在家上班的方式担任天主教恒研心季刊的主编,主要的工作范围是负责构思与策划三个月一次的季刊主题、设定访问对象及设定探讨的方向、安排记者进行采访、审稿、校对等。当然,我也负责担任三个月一次的“映雪讲堂”座谈会主持人,策划座谈会内容、邀请主讲人等。
除了教会工作,我也是业余的文字工作者(网络报章等专栏作者)、媒体人及主持人(网络及活动主持),这些兼职工作主要是因为兴趣、帮补收入,我也希望可以继续跟外界保持接触及互动。
♦
问: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你下定决心投入义工的行列?
答:我觉得主要是受到圣德肋撒姆姆的影响,使我有了对服务或义工的憧憬。接着是在电视台工作时,有幸到了南非约翰内斯堡接触贫民窟的居民,眼见的一切在我心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人活在痛苦绝望中,等待着有人伸出援手。
当我在电视台工作的第六年,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寻找“爱”的渴望,于是就决定到印度加尔各达motherhouse体验义工服务,也希望通过这趟旅程祈祷及思考人生方向的启示。
在印度服务的体验里,让我明白了忙碌工作并不是我生命的目标与价值所在,我在义工服务的过程中找回人类最单纯、最初的感受,那是:爱、信任、幸福、喜乐,我找回了快乐的自己,也体验了活着的纯粹。
而就在印度服务回国后几个月,某次我因为严重呕吐住院,医生警告身体免疫力超低,此状况不应该出现在我这般年龄的人身上。我因此决定辞职,不再从事日夜颠倒、工作时间过份长的电视媒体人工作。无奈,辞职不成功,却换来两个月的台湾避静、灵修辅导、义工服务体验之旅。
在机缘巧合之下,一位陌生台湾教友得知我喜欢MotherTeresa及义工服务,就把台湾玉里镇刘一峰神父的联络号码给了我,协助这位法国老神父照顾社会边缘人及弱势群体也成了我这趟两个月的心灵之旅中最有意义的事。

当时,我看见刘神父一个人日夜服务镇内弱势群体,他在被协助者眼中就像是家人、爱人者、天使一样,能够带给身边的人爱与希望。我跟在神父身边学习服务,也感受到天主要我们通过服务实践爱人爱己的美德。
当下,我一个人默默的决定留在台湾当长期义工两年。服务了四个月后,也因为家乡父母发生意外而返回大马陪伴父母一年半,从而也了解了,爱要从邻人开始(就是我们的家人)。
我的义工服务体验,转变与收获,也有机会通过文字分享给他人。从开始的报章专栏,到出书“婉如一道彩虹”,“时间空间人间”等促成了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义工服务/义工旅游这回事。
后来,因为很多人(读者/网友/身边的亲友/媒体朋友)也想当义工,我也希望更多人因为当义工而有了生命的转变(爱能够带给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生命的转变),这才会促成粉红鞋义工平台的诞生。
♦
问:很多朋友从你的书里知道有个义工团体,名叫粉红鞋,组员除了新闻工作者也有很多专业人士,请你谈一谈你创立的这个团体。
答:“粉红鞋The Pink Shoes”义工平台是在2014年4月8日正式成立,算是一个无心插柳的奇妙过程。
粉红鞋义工平台第一批委员包括媒体人:黄婉秋、吴丽婷、苏一玮、陈宝燕、张嘉欣、叶剑锋、李晓蕙,义工战友苏若雯,热爱创意美术的陈蓣绚等。
粉红鞋小团队成立后,平均每个月都会办一个活动,间中也有了新委员,如陶洁漪、陈玲玲、林柯威、许瑞麟、颜丽娟、Dyampna Lanjuran、李佳霓、慧敏等。而在成立近一年后,粉红鞋也扩展到新山,小团队委员添加了林俊雄、陈世添、 李莉莉。
粉红鞋的宗旨是要用行动活出爱,效仿Mother Teresa的精神,我们愿意去服务贫穷中最贫穷者,也就是物质缺乏与心灵缺爱者,并生活在他们中间,我们服务与爱的精神是从近人开始做起。
我希望粉红鞋成为欲当义工者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圈子里,义工们不分宗教、政治、国籍、种族、性别推广义工服务,学习服务及培养爱德。义工们要用爱的力量,散播正能量、爱与温暖给需要者。也让他们相信信任与爱确实存在人间。

粉红鞋的活动主要涵盖以下几点:
~每年举办一次国际义工服务之旅,让大家用爱与勇气迈开义工服务旅程。
~我们分成小组(灾难回应/原住民/残疾/街民/环保与动物/青少年)在国内举办义工服务活动,带领新手义工参与服务,培养愿意长期服务的义工。
~我们负责确认、发掘、整理,国内外需要义工服务机构的资讯等,让更多人觅得服务管道。
~我们定期举办讲座工作坊,邀请专业领域导师,提供义工须知的专业知识、技巧与常识。
~我们通过照片、影像与文字,发掘国内外各类需要义工的领域,让有需要者被帮助。
目前我们依然是并持着“小小的行动,大大的爱”,以行动活出爱的精神服务国内外有需要的群体,每一趟义工之旅,包括粉红鞋核心成员、委员及义工,大家都没有使用粉红鞋的一分一毫捐款(我们都必须自费参与任何国内外义工行程),我们依然坚持原则不筹款。
目前,我们的常年活动依然是每年一次的国际义工服务,我们2014年开始曾经去过印度、尼泊尔、台湾,2017年配合大马独立60周年我们把此活动改为国内原住民村服务(出发前必定有特别规定参与的义工出席专人主讲的工作坊,以便得到身心灵的装备及一些特定技能的培训。)。
同时,我们的小组服务依然聚焦在几个特定小组,包括残障小组(爱.关怀之家的回收中心长期服务、推动lovely disabled home品牌袜子工作坊等)、缅甸难民中心的小孩陪伴小组、原住民小组等。
♦
问:在你的著作“时间空间人间”里,图文并茂的记录你在印度的经历,可否谈谈你在印度垂死之家的特别经历和体验。

答:我到印度服务三次,垂死之家是第二次到印度服务时选择服务的中心。我想,为我来说,最特别的体验是这趟服务让我对生命(生与死)有了正面的接触,这接触也带领着我对生命有了深一层的领悟。
在印度,有许多无家可归者,他们的生与死都可以是露宿街头,毫无尊严的方式离开。但在垂死之家,我明白了mother Teresa如何带给一个生命所需要的爱与尊严,而且,我也明白了人类的力量有限,但我们却不需要气馁,我们只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垂死者,就算帮助一个人也是非常珍贵的事。
我看过数不清的印度贫民露宿街头,也在垂死之家门口或附近的街道看见许多垂死者,但垂死之家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人。我们必须带着平静与喜乐的心,耐心的服务中心内的垂死者,陪他们、喂食、清理尿布、按摩、聊天、帮满打扫及洗衣服等。虽然我们知道外面还有许多正在受苦的人们。
我到现在还忘不了一件事,就是在我服务结束后,有一位印度男人躺在垂死之家门口求救,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帮助他(他看起来并不是病得太重)我们义工只能看一看就离开(内心有很多无力感)。
在那里,我学会用同等的心看待每个阶段的人,从婴孩、小孩、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及垂死者。每一个阶段的人们都同样重要及该获得同等的爱与尊重。我们不该以一个人的年龄、生产力等来判断他/她存在的价值。
当然,我也在这里开始了克服害怕粪便的心里障碍(第一步)。一次病患要求我帮她清理有大便的尿布体验,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克服害怕粪便的心理障碍。后来,我在第三次返回印度服务时待在照顾女性身心障碍者中心时,每天需要至少一小时不停的协助中心内所有孩子的尿布(当然包括清理大小便)我也已经不再惧怕。
垂死之家服务返回大马不到一周,父亲被确诊患上末期癌症,在短短五个月内经历了治疗病去世。我想,天主用了他的方式安排我认识生命,面对至亲的死亡。
♦
问: 你认为当义工的最大心理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
答:应该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吧!(如有,应该算是清理粪便)
♦
问:义工生涯对你的生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义工生涯带给我很多改变,主要的是价值观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目标的转变吧!我从忙碌工作外表光线亮丽的媒体人,转变成追求心灵富足,爱主爱人的服务者。我从追求事业成功的社会新鲜人,转变成不注重物质生活的文字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义务推动者/义工。
我的生活目标改变了,我的生活更加融入信仰之中,目前的生活目标是爱,爱主爱人,努力做的每一件事都渴望能够光荣天主。我把自己完全交托给天主,也希望主赋予我智慧,能够分辨自己的服务方式或光荣主的方式,无论是义工团体(粉红鞋)、关系、家庭或婚姻(圣召),都希望能够让人相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