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Kent是我中学时代,属于同级不同班的那种同学。他算是跟我蛮有缘分,学校毕业之后,每相隔一两年,总有机会在不同场合碰面,老同学见面自然寒暄一番,报告各自近况,阿Kent每次见面都有好康头介绍,所以我们的巧遇总是充满着“新希望”。
前两天,我又遇到了两年不见的阿Kent,他还是那种充满着正能量,口若悬河说个不停的超级推销员,这一回他的“新希望”康头是一份退休储蓄计划。
关于退休储蓄计划,当然包含了很多种各种各样的产品,比较常见的是保险,信托基金及各类产业投资及虚拟货币,最近两年还有传销公司卖投资计划,号称可以搭顺风车投资在各种高回酬的国际投资项目,并且还有保证的每月分红。

可能遇到太多这类型的产品推销,阿Kent刚开口,我就闻到了那种鼓励人家储蓄或投资来养老的产品计划。他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数据,来支持他的观点,包括各种退休钱不够用的报导,真人真事的分享到专业的通膨率等数据分析,目的就是要告诉我应该在还年轻的时候,就该开始计划透过储蓄和投资途径来累积退休金。
他也根据个人的目前开支,通过预算演练退休后三十年的日常生活费所需的数额,要达到这个看起来庞大的数额,当然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入他的投资产品计划。
那天和阿Kent的一聚,让我想起四年前,我和朋友引进一个理财投资课程,其中一个课程就是谈个人的理财规划,包括准备退休金的部分。
我自己在引起课程之前,曾到公司总部参加这个理财规划课程,两天的课程里,运用计算软件可以清楚列出个人的财务状态和理财盲点,而吸引我的,是它根据我们提供的数据,清楚为我们推算将来六十岁退休后所需要的生活费总数,这包括了把通货膨胀率计算在内。而我的个人数据显示,退休三年后我就完全没钱开饭了。
所以导师就来循循善诱,如何运用他的方法,为自己累积足够的积蓄,不要老来没钱花,我当时还开玩笑对他说,看来只有两条路,一是退休三年后自杀,不然就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
关于退休这件事,好像随着时代的进步,变成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严峻。不管是平面还是网络媒体,每一天都都可看到各种不同关于退休的报导和分析文章,但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一个根本的核心,就是退休金。
去逛书店,投资理财的工具书一字排开,核心点也是退休金。翻开报章杂志,谈到退休金,好像每个人都需要准备一笔天文数字,不然就活不下去了。

谈到这个人生大事,基本上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但却未必人人管用,特别是对于中下层人士,面对车债房债卡债个人贷款教育费生活费,各种各样的费用和债务,好像已经没有能力去谈那未来的黄金晚年。每个月可以顺利解决生活费用和支付贷款,偶尔中张彩票已经算是小确幸了。
不可否认,我自己也一直被这个退休的美好画面所“捆绑”,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凭我的收入怎样才能够达到那个又高又大的美好目标。
我坦白告诉阿Kent我的难处,他的眼神迅即闪过一道闪电,嘴角掩饰不了心中的喜悦 ,建议我不如加入他的团队,可以赚钱又能规划退休金,何乐不为呢?
他的反应让我联想曾经读过一本书,忘记书名是什么,但内容有一章特别提到退休金这件事,觉得作者的思维逻辑与众不同。
谈到退休,自然连接到退休金,坊间的各种产品计划,或是媒体报导,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少有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衡量其可行性,只是一味的填塞一种退休的危机意识,或者是如作者说的“制造焦虑感”。环顾当下的商业行销手段,“制造焦虑感”处处可见,例如大减价,限量发售,三天大抛售等,目的让人有一种可能得不到的失落,进而达成销售目的。
为退休生活做准备,是人生应该要有的规划,但在这个动辄二三十年的“长期抗战”,如果落入他人设定的焦虑效应牵制之中,没有理智的分析本身的情况,往往都半途而废,无法成功的落实退休计划,因为你的目光不在自己的身上,而在产品或计划的回酬上,结果到头来,美其名的退休规划只是一场投机的博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