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吃风专题 > 峇拉煎米粉 , 味觉之谜?

峇拉煎米粉 , 味觉之谜?

小小一盘 峇拉煎米粉 ,不入厅堂,也不登正餐的桌面,仅仅守在街头的角落,为下午茶时光添几分 神秘 风味。舌尖 上流转的,或许是 原住民 、 马来人 和 华人 长期生活在一起后,有人灵机一动,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泡制而成这样一道充满话题的 美食 。

砂拉越有许多食物,你一口吃下去时,很难分辨其味觉渊源从何而来。比如其中有一道很有“个性”的食物——峇拉煎米粉,乃古晋人下午茶时段的街头小吃,就是谜一般的美食。

先说说什么是峇拉煎(Belacan)。

根据网上资料,峇拉煎又称“马拉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地区是常用的调味沾酱,在印尼则被称为“trasi”。其名字可能来自葡萄牙语,而做法跟虾酱、虾膏很相似,皆采用小银虾和盐,经过发酵和太阳曝晒而做成,然后再去掉大部分水分,在钵中舂成酱料后,再度曝晒于阳光下,最后加入辗碎的辣椒、虾米、芝麻或花生,经油炸后完成。

虾酱和虾膏一般作为调味料之用,而峇拉煎则多数用作沾酱。由于其口味咸而辣,吃起来相当开胃,人们除了涂抹在菜肴、肉类上食用,也将之用于烹调,比如马来西亚著名的峇拉煎空心菜、峇拉煎炒饭等都很受食客喜爱。

峇拉煎米粉
峇拉煎米粉风味独特。(摄影:蔡羽)

所谓峇拉煎米粉,就是以峇拉煎熬煮的汤头,淋在煮熟的米粉上,再加上黄瓜丝、豆芽、鱿鱼切条、皮蛋,再浇上酱青、白醋、辣椒酱、甜酱等。这道食物在古晋街头不难找到,吃起来有峇拉煎的咸辣,又有黄瓜、豆芽等的清香与脆爽口感等,极为特别。

峇拉煎的汤头在熬煮时很讲功夫,要做到浓淡香辣鲜的味觉平衡。根据一位烹饪爱好者透露,汤头好坏的最大关键来自于峇拉煎的选择。市面上售卖的峇拉煎品质有优劣之分,熬汤用的峇拉煎必须以上好的峇拉煎混搭普通的峇拉煎,才能煮出好的汤头。

峇拉煎米粉
鱿鱼增添鲜味。(摄影:蔡羽)

♦ 有人喜欢有人厌

吃过峇拉煎米粉的人,对其评价很两极。喜欢的人觉得它是人间美味,浓香开胃;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它像罗惹酱掺了水,腥臭难耐,避之唯恐不及。尤其许多西马人到古晋,大多吃不惯峇拉煎米粉,在古晋朋友的殷殷招待中掩鼻摇头躲避。

我还记得初次接触峇拉煎米粉,是在小学时,每逢下课时分学校的篱笆外总会聚集着几位小贩,隔着篱笆卖东西给学生,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卖的就是峇拉煎米粉。不是很大一包峇拉煎米粉,以塑料袋装着,附送竹签充当筷子。从他手中接过热腾腾的峇拉煎米粉,夹起大把米粉和黄瓜丝与豆芽等,送入口中时感受峇拉煎的浓烈香味,以及刺激胃口的微甜与咸辣,饥肠辘辘的感觉立刻被抚平,幸福感油然而生。

峇拉煎米粉
黄瓜制造爽脆口感和清香。(摄影:蔡羽)

后来有外地朋友来,说要探索古晋的美食,我一定推荐峇拉煎米粉。吃过的人,无论喜欢与否,咸认这道食物很“奇特”。

♦ 神秘风味下午茶

峇拉煎米粉的出身地,应当是古晋无误。根据调查,历史较为悠久的巴拉煎米粉档口主要由福建人和广东人经营,而最早年份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究竟当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了这道独特的食物,目前也没有什么人说得上来。

峇拉煎米粉
皮蛋是峇拉煎米粉的重要选项。(摄影:蔡羽)

小小一盘峇拉煎米粉,不入厅堂,也不登正餐的桌面,仅仅守在街头的角落,为下午茶时光添几分神秘风味。舌尖上流转的,或许是原住民、马来人和华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后,有人灵机一动,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泡制而成这样一道充满话题的美食。

所以,有机会到古晋的话,不妨挑战舌尖味蕾,来一客made in Kuching的峇拉煎米粉吧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蔡羽
『一起吃风』企划总监。右手执笔,集文化人、媒体人、研究人、设计人于一身,对文化产业有独到见解;左手从商,累积多年经验,对市场具敏锐触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