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摄影师喜喜南授权发布,撰稿人贾辣整理文稿。
第一次透过朋友的手机看到色达佛学院的景象,立刻为之震撼。及至看到摄影家喜喜南在色达拍摄的一组照片,镜头下的佛学院是静谧的,每张脸透着祥和与虔诚,处处流露宗教圣地不可侵犯的神秘氛围。
群山环绕的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海拔高达4000米。色达,藏语意为“金马”,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
距离色达县城20多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可见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的大经堂周围的山坡,密密麻麻搭满了数千间绛红色的僧舍小木屋,朝四面八方绵延开去,气势恢弘,共住着万余名僧侣。
这座佛学院由法王晋美彭措创建于1980年,到了1987年由班禅大师亲自致函色达县政府要求在此成立佛学院获准后,才被赐予“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之校名。1993年,时任中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佛学院挥毫写了一幅汉文招牌。
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自成立以来,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1993年还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方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
实际上,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只是色达县其中一个“五明佛学院”。色达县本来就是个藏传佛教寺庙集中的地方,而且全部为红教,因此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在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坛城”,其梵文名称是“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其上半部是转经的地方,据说任何疾病患者只需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病愈;下面一层则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声。
距离坛城不远处的山头,插满了经幡,很是壮观。微风过处,各色经幡随风招摇,是典型的藏族聚落的景观。
每年,佛学院举办两次考试。开始期间,每天早晨六点多就可以听到诵经的声音。而学院的课程为每天早课、下午课,有时还有晚课,不得间断,即便下雪天也要走过泥泞的山路到来上课。
此处除了几座大经堂之外,僧舍都很简朴,即便大活佛的住家也如此。佛学院以藏族学员为主,也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因此也设汉经院,由堪布(大法师)用汉语讲课。
佛学院有十分严格的戒律,不见有闲散人员游荡。而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也不会互访。此外,由于山上没有自来水供应,因此修行人必须自行到山脚下去背水上山,相当刻苦。
图 / 与喜喜南同游色达的摄影同好。右三为喜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