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 主编有话 | 值得记住的名字
2 / 推荐阅读 | 在高寒的天顶——余光中的文学地位与现实处境
4 / 读后笔记 | 咖啡冷掉之前
5 / 阅读抄录 | 五十岁时,你会明白人生其实干不了几件事
6 / 阅读故事 | 教子藏书
7 / 读瘾语录 | 享受时刻
8 / 经典小读 | 乡愁
主编:蔡羽
————————————————————–
一个诗人的殒落,受到中文读者的瞩目,引起毁誉参半的广泛讨论,单就这点已经可以看出余光中的影响力。且不细说毁誉之细节内容,仅“余光中”三个字,在二十几年前和更早的时候,确实影响了那一代的众多写作人和读者,这个名字是值得记住的。
本期电子报,多少有缅怀余老的意思。阅读了一些有关余老逝世的文章,从联合报副刊挑了这篇陈义芝的《在高寒的天顶》一文,推荐给大家。另,经典小读的部分,分享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乡愁》,让我们再次回到余光中的年代,缅怀诗人的风采。(文:蔡羽)
2 / 推荐阅读:在高寒的天顶——余光中的文学地位与现实处境

我曾说过“余光中是中文世界最受瞩目的宗师型诗人”。华文世界赞扬他的、诋毁他的,加总起来,绝对当得起那一个“最”字。赞扬的人,肯定余先生在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新诗论战的功劳,1960年代迄今他引领或修编台湾现代散文、现代诗的发展,《左手的缪思》、《掌上雨》有多篇掷地有声的论文;1968年译作《英美现代诗选》二册,对战后世代诗人的影响也大。持续创作至九十岁,意志坚定,思维清晰,文笔雄深雅洁,这世上能有几人?
然而,余先生却因四十年前〈狼来了〉一文,遭受长期严厉指责,复因五年前为马英九总统被批评的“bumbler”做“新解”而再次受伤。这两件事,或与余先生惯于站在风头、有机趣、好讲冷笑话,以及好创新词的个性有关。若因而抹杀其文学表现,毕竟不公,是脱离了文学范畴。而今因其辞世,余光中的文学史地位,超越这一转折多变、受意识形态价值主导的社会,一切纷扰的尘埃或可落定,得到较纯正的认定。(文 / 陈义芝)
文章链接: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875676
《越老越快乐》
爱薇 | 大将出版社 | 2017年
变老可怕吗?马华资深作家爱薇写给自己,分享给所有人,关于乐龄人士心态、思维的散文集。变老最可怕的,不是病痛缠身,不是爬几级阶梯就气喘吁吁;变老最可怕的,是自觉孤单,而没法体会独处时,专属自己的欢乐时光!或许有人认为,老,是很难与“快乐”划上等号的。既不全是悲,也不会没有喜。正如弘一大师在圆寂之前,留下最后的四个字:“悲欣交集”,确实概括了人的一生。因此,快乐与否,存乎一心。本书里,有阐述人生最后的一幕《我的后事我做主》、对生死的感悟《世事两茫茫》、关注被美国列为第二大病例(仅次癌症)的老人失智症的《别把自己弄丢了》、越来越多年长者被托付到老人院的《我要到老人院住!》、年长者旅行需要注意安全的《是去旅行,不是去冒险》、重视年长者休闲生活的《不动,与动不了》、我们的今天,是年轻人的明天的《有一天,你也会变老!》等等。
(爱薇,原名苏凤喜,马来西亚资深作家,儿童文学工作者。一个单纯喜欢与文字为伍的人,包括阅读与写作。从早年的小说、散文、报道文学创作,及至从事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及青少年文学,现在开始转入老年文学的门槛,写作范围几乎囊括了人生整个过程。曾经先后两度被国内读者票选为“十大最受欢迎的华文作家”之一,并屡次受邀为国内外的各类文学奖评审员,其中包括花踪文学奖、方修文学奖等。经已出版的著作近60册,以及一套为数八本的《爱薇文集》。作品《爷爷的故乡》首册被国家语文出版局翻译成国语版的长篇华文儿童小说。)
♦ 本出版资讯由有店网络书店 http://got1shop.com 提供
购书链接:https://got1shop.com/goods.php?id=301486
《心花旅放》
张瑶华 | 杉树文化 | 2017年10月
心花朵朵,屡屡绽放,在人生旅程中,心宽了,路畅了。顺着章节感性地从 〈I 山水之间,实现梦想〉,〈II 聚散之间,拥抱世界〉,到 〈III 呼吸之间,感受生命〉,抑或随性地挑 一篇篇的文章,绕着地球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皆乐趣无穷,正能量满满。
(张瑶华 ,马来西亚山城怡保人。 会计师,科技商管硕士,保育大使,旅人,美食族,电影发烧友等角色, 最爱的莫过于 “会走路的励志丛书”。 习惯穿梭于数字疆界,加减乘除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享受徜徉于文字宇宙,一笔一画之间感受生命的喜悦。活在当下,活力四射!)
♦ 本出版资讯由有店网络书店 http://got1shop.com 提供
购书链接:https://got1shop.com/goods.php?id=297200
故事从一间咖啡店开始。看似普通的咖啡店,却暗藏玄机,是一间能回到过去及去到未来的神奇咖啡店。
虽然如此,穿越时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有许多规矩,比如“只有坐在这家咖啡店的神秘位子上,才能回到过去。”
还有,就算回到过去,也无法见到不曾来过这家咖啡店的人;回到过去之后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改变现实;神秘的座位有幽灵女子,必须等到那个人离席时才能坐上去;即使回到过去,也不能从座位上离开及回到过去的时间,只从咖啡倒进杯子开始,到咖啡冷却为止。
阅读全文:https://wp.me/p7OP6g-SE
我今年五十岁,到了五十,人便是大人,寿便是大寿,可以当众说些大话了。
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光景吧,我开始睡得不踏实,一到半夜四点钟就醒来,骨碌碌睁着眼睛睡不着。
我知道我是在老了。
明显地腿沉,看东西离不开眼镜,每一个槽牙都补过窟窿,头发也秃掉一半。老了的身子如同陈年旧屋,椽头腐朽,四处漏雨。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等到灵魂与身体分裂,出现烦躁,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肯定出了毛病。

我常常在爬楼时觉得,身子还在第八个台阶,灵魂已站在第十个台阶,甚至已经坐在了屋里的椅子上。
我真是害怕身体太糟糕了,灵魂一离开就不再回来,往后再不敢熬夜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邀打麻将,说好放牌让我赢,也不去了。
吃饭要讲究,胃虽然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只记着小时候在乡下吃的汤面和土菜,要喝牛奶,让老婆煲乌鸡人参汤,再是吃海鲜和水果。
听隔壁老田的话,早晨去跑步,倒着跑。还有,蹲厕所时不吸烟,闭上嘴不吭声。勤搓裆部,往热里搓。没事就拿舌头抵着牙根汪口水,汪有口水了,就咽下去。
级别工资还能不能高已不在意了,小心着不能让血压血脂升高。业绩突出不突出已无所谓了,注意椎间盘的突出。
子女能考上大学便是父母的孝顺孩子,现在自己把自己弄健康了,子女才会亲近。
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当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性格的发展就是整个命运的轨迹。不晓得这一点,必然沦为弱者。所以我很幸福地过我的日子。
不再提着烟酒去当官的门上磨蹭,或者抱上自己的字画求当官的斧正。当然,也不再动不动坐在家里骂官,官让干什么事偏不干。
谄固可耻,傲亦非分,最好的还是萧然自远。
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好?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
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少了,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扫落叶。
我病多,总是莫名其妙的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但病使我躲过了许多尴尬。
比如有人问,你应该担任某某职务呀,或者说你怎么没有得奖呀、没有情人呀,我都回答我有病!
更重要的,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我懂得了生死的意义,像不停地上着哲学课。
人活得活出个滋味来,所以我提醒自己:要会欣赏。
鸟儿在树上叫着,鸟儿在说什么话呢?鸟的语言我是不懂的,我只觉得它叫得好听就是了,做一个倾听者。
还有:多做好事,把做的好事当做治病的良方;不再恨人,对待朋友亦不能要求他像家人一样。钱当然还是要爱的,如古人说的那样,具大胸襟,爱小零钱嘛。
以文字立身,用字画养性,收藏古董让古董也收藏我。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
还是一句老话: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文:贾平凹)
♦ 摘录自『多看阅读』公众号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
他对书非常爱惜,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
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他就将书放在这个方板上,用手捧着方板看,惟恐手上的汗渍会沾到书上。
他曾多次教导儿子:“做生意的人赚取钱财,有学问的人则收集图书……”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法国启蒙時期思想家、律師、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阅读观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写就《乡愁》。40多年来,这首诗引发全球华人共鸣,先后被选入教科书,时至今日依然是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文化意象。自问世以来,台湾南管音乐家王心心、南京音乐家晁岱健等先后曾为之谱曲,还被谱成苏州评弹。可以说,这首小诗为余光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003年底,时为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访美,在会见华人华侨时谈到台湾问题,就引用了《乡愁》片段:“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深的“乡愁”。

《乡愁》给余光中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忧愁。他也曾“抱怨”:“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余光中透露,由于《乡愁》流行太广,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的妻子都不喜欢别人来朗诵它。
此外,作为台湾乃至华人世界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余光中共出版过20余本诗集,代表作除《乡愁》之外,还有被选录入台湾语文课本中的《车过枋寮》、《翠玉白菜》等。他的一些诗作被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音乐家谱成歌曲,成为流行音乐的经典。他在散文创作、文学翻译与评论方面也都成就卓著,出版各种专集、选集、合集逾百种。文学大师梁实秋曾评价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他在生前曾说:“我写过1000多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乡愁》是一张名片,但这张名片大得把我的脸也遮住,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