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慢读 > 慢读志012

慢读志012

目录:

1 / 主编有话 | 创新的妈妈叫经典

2 / 阅读笔记 | 文案始终来自于人性

3 / 推荐阅读 | 英文里最性感的一个字

4 / 出版资讯 | 爱上我,你疯狂了 / 时空航行在东海岸

5 / 阅读抄录 | 爱默森和他的诗

6 / 阅读故事 | “精当”读书法

7 / 读瘾语录 | 欣然忘食

8 / 经典小读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编:蔡羽

 

—————————————————————–

 

1 / 主编有话:创新的酵母叫经典

慢读志
图片来源 / professor-falken.com

这是急速发展的年代。驱动这个发展的,是科技,或者更具体的说是资讯科技。过去我们常说的“日新月异”,用在今天就完全贴切了。可以这么说,每天睁开眼睛都有新事物被创造或发明出来,也就难怪只需相隔三五年,有些“新”事物就面对淘汰的危机。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然而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创新”从何而来?如果单从字面来看,就是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然而如果深层理解,它的意思应当是“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新的事物”。所有的“创”,几乎都建立在一个前人的基础上,它不会是没来由的碰运气。此所以然,当科技越发达,越深入触及生活各个层面,经典著作似乎就越被重视,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地理天文……

人类未来的幸福在哪里?我认为,在学习。请从阅读开始,阅读新知,也阅读经典。本期《慢读志》,有张爱玲写爱默生,有探讨英文的sir,也送上个人很喜欢的《赤壁怀古》,大家一起阅读吧!(文:蔡羽)

 

2 / 阅读笔记:文案始终来自于人性

那时也是诺基亚手机横扫全球的时候,诺基亚基本上就代表着科技的尖端。也许觉察了人们内心的疑虑,诺基亚毅然推出一个经典广告文案——“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说服力够,感染力强,立刻在当下的“慌乱”中,丢出一根稳定人心的浮木。

尽管到了今天,诺基亚已经没落,可是这句文案依然有力。换个角度想,一句穿越时空仍然铿锵有力的文案,不也因为“来自于人性”而隽永吗?

好了,现在说说卢建彰的《文案力》。这是一本精彩好书,令人拍案叫绝的段落俯拾皆是。卢建彰是导演、诗人、小说家、作词者、文创讲师、跑者,为Google、Nike、Toyota、Mercedes-Benz等品牌大咖制作过广告,近年的经典杰作是先后为柯P和蔡英文制作催泪的竞选广告。(文 / 蔡羽)

阅读全文:https://wp.me/p7OP6g-UQ

 

3 / 推荐阅读:英文里最性感的一个字

慢读志
图片来源 / dengxiaoyu.net

对着英国成年男人多喊他一声 Sir,如果他有基本体面的话,会有人不喜欢吗?他甚至会立即调整对应的态度,和言行的细节,因为他必须对得起这个尊称。

没有 Sir 的英国,简直就是没了半壁江山。Sir 既是个人体面,也是国家体统,只把 Sir 当成等级之分的罪恶,是完全昧于传统和文化的粗暴武断。许多人从小爱看 BBC 的动物纪录片,包括香港明珠台的观众,对着如今已经九十开外的 Sir David Attenborough,会不主动叫他一声 Sir 吗?这个 Sir,既包含了爵士头衔,又是对老先生的尊称。(文 / 唐明)

文章链接:http://www.cup.com.hk/2018/01/15/tang-ming-no-sir-no-britain/#.Wl75XlFpdmF.link

 

4 / 出版资讯

慢读志

《爱上我,你疯狂了》

马龙 | 316出版社 | 2017年11月

一段爱情的期限是多久? 3年? 7年? 10年?命运硬将一对恋人分隔两地。一个被放逐在海外,另一个则躲藏在无止境的等待里。20年后,他们的爱情仍没有改变。《爱上我,你疯狂了》,见证一段20年刻骨铭心的真爱。

(马龙,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昔加末丁能新村。从小在橡胶园中长大,培养出对大自然细腻的感受力。自拉曼大学学院会计系毕业后,于25岁之龄勇创一个非盈利团体,以义工身份担任5年主席职位,领导三千名会员。期间,在国内外办过数百场“青少年身心灵建设”活动,引导数千名少年走上正途。如今也是一名牧师、写词人及身心灵建设讲师,努力传送正能量,重建健康的身心灵。)

♦ 本出版资讯由有店网络书店 http://got1shop.com 提供

购书链接:https://got1shop.com/goods.php?id=303172

 

慢读志

《时空航行在东海岸》

水生 |   悦阅坊 | 2017年10月

续2014年散文集《风情东海岸》后,水生最新出版的选集,共分三辑;辑一千字小品,辑二散文,辑三小说。此书是作者自1960年代至近年的散文及小说作品,其中刊登于香港《当代文艺》、《文艺世纪》、马来西亚《蕉风》及《星洲日报》副刊等。

(水生,原名冯民生,广东新会入,46年出生于登嘉楼龙运。60年代中学时开始写作,文稿散见于星马港各报章杂志(《蕉风》、《伴侣》、《当代文艺》、《文艺世纪》《星槟日报》《星洲日报》))

♦ 本出版资讯由有店网络书店 http://got1shop.com 提供

购书链接:https://got1shop.com/goods.php?id=303171

 

5 / 阅读抄录:爱默森和他的诗

慢读志
图片来源 / newszii.com

1

爱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在一八〇三年生于波士顿,早年是个严肃的青年。他的青春和他的天才一样,都是晚熟的。他的姑母玛丽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对他有着极深的影响。他日后的成功,一部分可以说归功于她的熏陶。

他自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起,就开始写他那部著名的日记,五十年如一日,记载的大都偏于理论方面。他在一八二九年第一次结婚,只记了短短的一行。两年后他的元配病逝。一八三五年他第二次结婚,也只记了一行。

他大学毕业后,曾经先后从事各种教育和传道方面的工作。三十岁那年,他辞去了波士顿第二教堂的牧师职位。随即到欧洲去旅行,并且会见了卡莱尔(Carlyle)。他发现了卡莱尔的天才,同时卡莱尔也发现了他的天才。这两个人个性完全相反,然而建立了悠久的友谊,在四十年间继续不断地通着信,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回国后他在各地巡回演讲。这种生活很艰苦,因为当时的旅行设备相当简陋,而且他也舍不得离开他的家庭。但是他相信这职业是有意义的,所以总算能够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

他的第一部书《大自然》(Nature)在一八三六年出版,此后陆续有著作发表。一八四七年他再度赴欧时,他的散文集已经驰名于大西洋的东西两岸。

2

爱默森的写作生活很长。但是在晚年他尝到美国内战时期的痛苦,内战结束后不久,他就渐渐丧失了记忆力,思想也难于集中了。他在一八八二年逝世,有许多重要的遗作,经过整理后陆续出版。

英国名作家安诺德(Matthew Arnold)曾经说过:“在十九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森的影响更大。”事实上爱默森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来,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这一点最使我们感到惊异。他有许多见解都适用于当前的政局,或是对我们个人有切身之感。他不是单纯的急进派,更不是单纯的保守主义者;而同时他决不是一个冲淡、中庸、妥协性的人。他有强烈的爱憎,对于现社会的罪恶感到极度愤怒,但是他相信过去是未来的母亲,是未来的基础;要改造必须先了解,而他相信改造应当从个人着手。

他并不希望拥有信徒,因为他的目的并非领导人们走向他,而是领导人们走向他们自己,发现他们自己。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自己思想。他不信任团体,因为在团体中,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他抱有任何主义的话,那是一种健康的个人主义,以此为基础,更进一层向上发展。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然而绝对不是一个专事空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爱事实──但是必须是“纯粹的事实”。他对于法国名作家蒙田(Montaigne)的喜爱,也是因为那伟大的怀疑者代表他的个性的另一面。

他的警句极多,大都是他的日记中几十年积聚下来的,也有是从他的演讲辞中摘出来的。他的书像珊瑚一样,在海底缓慢地形成。他自己的进展也非常迟缓,经过许多年的暗中摸索。他出身清教徒气息极浓的家庭,先代累世都是牧师,他早年也是讲道的牧师,三十岁后方才改业,成为一个职业演说家,兼事写作。那时候的美国正在成长中,所以他的国家观念非常强烈。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知识孤立主义者”,他主张充分吸收欧洲文化,然后忘记它;古希腊与印度文化也给予他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但在他的本土传诵一时,成为美国的自由传统的一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溶入我们不自觉的思想背景中。

3

爱默森的诗名一向为文名所掩,但是他的诗也独创一格,造诣极高。大多数的诗人的作品都需要经过选择,方才显得出它们的长处;爱默森的诗也不例外。但是已经经过甄别了,而且选择起来也毫无困难。爱默森最好的诗,一开始就发出朗澈的歌声:

我喜欢教堂;我喜欢僧衣;

我喜欢灵魂的先知;

我心里觉得僧寺中的通道

就像悦耳的音乐,或是沉思的微笑;

然而不论他的信仰能给他多大的启迪,

我不愿意做那黑衣的僧侣。

充满了个性,发出这样清脆的音乐──从这里起,再也没有疑问了。有时候那音乐又回来了,有时候它不再回来了。爱默森仿佛自己不一定知道他是否真的发出音乐。但是读者知道,他常常听到诗歌中独创一格的一种调子,使他感到喜悦。

爱默森的诗中感人最深的一首是他追悼幼子的长诗《悲歌》,那是他在一八四二年失去一个五岁的儿子后挥泪完成的。这一类的诗没有一首胜得过它,尤其是最初的两节。他对那夭折的孩子的感情,是超过了寻常的亲子之爱,由于他对于一切青年的关怀,他对于未来的信念,与无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可以更深地体验到他的悲恸。

爱默森的种种观念时常在他的诗里重新出现──除非他的诗是那些观念的发源地,那就不应当说“重新出现”──但是那些诗不仅只是观念。例如“为爱牺牲一切”,它表现的题材,采取的一条路线不知比爱默森老多少,与柏拉图一样古老;但是这里的诗句的一种奇异的力量是由于爱默森有一种能力,不但能想到它,也能感到它,而且能将韵节敲到它里面去──

朋友,亲戚,时日,

名誉,财产,

计划,信用与灵敏──

句子里带有他自己的一种迫切的感觉,他自己的绝对的信心。我们能记得那观念,是因为那音调。(文:张爱玲)

♦ 摘录自“黄灿然小站”微信公众号

 

6 / 阅读故事:“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慢读志
图片来源 / artron.net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

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7 / 读瘾语录:欣然忘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中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阅读观

 

8 / 经典小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慢读志
图片来源 / 4travel.jp

与其父苏洵的大器晚成相比,苏轼属于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比他年长30岁的欧阳修就对他作出了如下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事实正如欧阳修所预言的那样,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隆的一个艺术天才。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真个算得上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然而,和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在仕途上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九死一生。事实上,苏轼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这官,苏轼当得太不痛快了。

二十一岁,苏轼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但问题是要那样,苏轼就不再是苏轼了,而应该是一个当官当得非常不错的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人。

首先是反对变法。要说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文人,应该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王安石变法的本意也是想富国强兵。可是文人办事总有一种浪漫的想法,有些问题欠考虑,变法太急,就产生了一些弊端,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这时苏轼站出来了,反对新法。于是就遭到多次贬谪。两次被贬杭州,他也不以为意,而是认真地做起了小官,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有名的“苏堤”。从杭州他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就在湖州,苏堤被捉拿到御史台审问。原来,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于是告诉为他送饭的弟弟说,平时不要送鱼,若听说我要被判处死罪再送鱼。有一次,他弟弟病了,托人送饭,那人不知情,送了鱼,害得他虚惊了一场。后来还是王安石一句话:“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得以出狱。

出狱之后,已经47岁的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表面上,虽然是个小官,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在这时写成的,曲折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完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