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Sukhomlinskii)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人文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自然的美、艺术的美与人际互动的美来启发孩子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一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各种手部的操作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如果从脑部的结构来看,在人类的大脑皮层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的面积很大。所以当儿童在动手做手工比如折纸、剪纸等,锻炼的不止是手部的大小肌肉,其实还包括大脑很大的一块区域。这就是为什么当儿童在动手学习时,他们往往很安静也很专注。越是需要控制精细手指动作的活动,越是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与心力!
有趣的是,最近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制作石器这件事很可能是驱动人类认知能力演化的主要推手(注一)。换句话说,手作让人类更聪明。科学家甚至进一步推测“动手制石器”这件事也可能是促成语言文字发展的契机。因为复杂的工艺制作如果单靠观察模仿来学习效果远不如有人实际指导示范再加上详细的说明解说。
(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用两块石头互击,在没有其它工具的帮助下,把其中一块打制成有尖劈的石斧。这里头有很多学问。)
“智慧在我们的手指尖上”这句话不止适用于儿童,其实也同样可以套在成人如你我身上。过去,我们认为一个人脑部的先天条件(基因genetic makeup、灰质与白质Gray matter Vs. White matter)决定了他或她的各种能力。但随着脑神经科学的日益进步,科学家发现大脑不是僵硬不变的。人的大脑是一直在变化的,因此我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可持续到我们死亡的那一刻。神经科学家称之为“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反过来说,因为大脑神经的可塑性,当我们学习新的技能、获得一个新的体验时,这些刺激也会让不同的脑神经元(neuron)开始连结。如果我们不断地练习,去强化这个“路线”,那这个技能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而逐渐成为我们能力的一部分。这样说吧,如果跑步健身是为了操练身体的肌肉,那么动手操作工具、做手工等就是在强化我们的“脑部肌肉”。
再回过头说儿童做纸艺,这个过程是在轻松没有压力的情形下调动了孩子各种感官的参与,让手脑结合。通过手部的操作练习,我们能刺激脑部不同的区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像一般课堂上只局限于听和讲的形式。这对于男童来说又尤其重要,因为男孩脑部控制语言学习的区域发展得比女孩慢,所以动手操作更能刺激男孩的学习。
诚如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说的: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动手,也是一种学习。
♦ 注一:《科学人》中文版2016年5月号,第34-41页。
【课程情报】
由马湘茹创办的『9号课室』将从11月尾至12月开办『QQ版儿童纸艺课』,家长们不妨为家中的小朋友报名上课。课程详情点击链接: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53732601643483&substory_index=0&id=2473093256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