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贝琴 (Sape),那干净悠远带点缠绵的琴音背后,拥有大片雨林,植物纠缠着植物,动物追逐着动物,河流勾搭着群山,生活在里面的人日夜敬畏着自然之灵。
很多人喜欢沙贝琴(Sape),那干净悠远带点缠绵的琴音背后,拥有大片雨林,植物纠缠着植物,动物追逐着动物,河流勾搭着群山,生活在里面的人日夜敬畏着自然之灵。
沙贝琴是内陆民族的传统乐器,肯雅族、加央族、加拉必族等统称乌鲁族(Orang Ulu),他们很早就在部落里弹奏起沙贝琴。
如果不是一位名叫杜绍巴丹(Tusau Padan)的乌鲁族音乐家,当年毅然将沙贝琴带出部落,到婆罗洲以外表演,也许这种优美的琴音,将难以被世界听见。而后,他的学生马修(Mathew Ngau Jau)等人将沙贝琴带到雨林世界音乐节(Rainforest World Music Festival)的舞台上,并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进一步让沙贝琴广为人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砂拉越民族乐器。
沙贝琴以木头雕刻而成,长逾一公尺,宽约40公分,琴身雕上乌鲁族的生命树图腾,最初据说只有两根琴弦,而且琴弦还是以硕莪树的纤维制成;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三至五弦乐器,琴弦也改为尼龙丝或钢弦。就外观来看,沙贝琴类似华乐的琵琶和吉他的“合体”,有人将它称为“婆罗洲吉他”,演奏家将它斜抱在怀里弹奏。
泛灵时代的神圣琴音
今时今日,沙贝琴日益普及化,广受不同族群的喜爱。然而在这之前,沙贝琴并非表演乐器,而是用于婚丧喜庆等传统祭祀和节庆典礼上,可以说也是一种“法器”。
泛灵信仰时代,原住民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灵,人类必须尊敬灵,不可冒犯,才会得到灵的庇佑。各种祭祀因此而生,乌鲁族人以沙贝琴的琴音召唤灵魂,进行沟通和疗愈。这是一种神圣的乐器,在古老的部落中,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碰触沙贝琴。
学习弹奏和制作沙贝琴,过程也是庄严谨慎的,师傅带着徒弟经过长年“修行”,慢慢传授技艺之余,学生也要学习领会琴和灵之间的联系。



沙贝琴当然也少不了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在肯雅族的部落中,就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农夫的妻子久病不愈,农夫束手无策。有一天,疲惫的农夫在稻田睡了一觉,梦中得到祖灵的指示,其妻子的灵魂被困在幽灵世界,他必须造一艘船把妻子的灵魂引渡回人间,才能治愈妻子的病。醒来之后,农夫遵照指示,选了一面犀鸟栖息过的阿岛木(Adau Wood,肯雅语),雕砌成船形,并透过虔诚的赞颂,终于将妻子的灵魂引渡回来。
从此,世间就有了船形的沙贝琴,而最好的沙贝琴必须用阿岛木制成。
如今,砂拉越有越来越多沙贝琴乐手,他们除了在各个大小舞台弹奏着传统沙贝琴,也弹奏电子沙贝琴。在雨林世界音乐节的舞台上,每当沙贝琴音响起,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都会跟着尖叫,由此可见沙贝琴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