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专题 > 没有人喜欢麻烦,很多麻烦是人们自找的

没有人喜欢麻烦,很多麻烦是人们自找的

七十八岁达赖,流离颠沛的一生,历经磨难与动盪,却总能微笑以对,“我的内心始终相当平静。”

回顾过去一年,全球动盪、危机频仍、民众普遍不满。一年来的喧嚣纷扰,令许多人感到疲惫、苦闷而不安。展望未来,只有愈多的动盪与不确定,我们都需要寻找一个抚慰身心的出口,乱世中的幸福之道。

追求快乐,远离痛苦,是每个人生来的本能。但真正的快乐,达赖强调,不在於感官的欢愉,而是让内心时时保有正向的情绪,包括爱与慈悲、宽恕、包容、知足等。

负面的情绪,例如恐惧、愤怒和焦虑,不仅无法带来宁静喜乐,还会吞噬我们的免疫系统。维持平静健全的心灵,对身体的健康将有莫大好处。

达赖喇嘛
图/ 意大利中国电台

“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潜能,就看你是否真的去培养,并且在生活中实践,”2011年底在印度的演说,他以佛教修行者的智慧,开示得到真快乐的路径。

每个人都渴望能过幸福快乐的人生。没有人每天一早起床时,会希望自己最好整天烦恼不断。

其实,世上许多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矛盾,也就在这里:没有人喜欢麻烦,但很多麻烦却是人们自找的。原因何在?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对现实的认知,也可以说,缺乏全观(holistic view);用佛教的说法,是太过执着於自己所见。另个原因,则是太过以自我为中心(self-centered)。这两个原因,为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恼。

烦恼的根源是我们自己

困扰发生时,我们不能老是怪罪这、怪罪那。最终,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困扰的根源,正是我们自己。

所以,该怎么消除烦恼?不是藉由财富或者权力,而是藉由对内在更多的了解,也就是智慧。

在讨论快乐之前,我们应该先对人类的内在心智有多一点理解,因为快乐与逸乐,和悲伤痛苦一样,都是人类心智的一部份。

我常跟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接触,发现他们也无法明确地分辨感官(sensory)层次,和心理(mental)层次的意识。但我们必须学会分辨两者的差别。

人们通常会追求欢愉逸乐的经验,这些多半是感官的层次。例如,好看的东西、好听的音乐、好吃的、好闻的、摸起来很舒服的,甚至性。这些感官经验都很短暂,好听的音乐让我们快乐,一旦音乐停止,快乐也消失了。

相对地,人们在心理层次所发展出的快乐经验,则可以持久,而且往往比较平静、安详、稳定。

另个差别是,在感官层次发生的负面经验,例如刺耳的噪音、身体的病痛等,可以在心理层次的平静中,获得舒缓。但另方面,我们的心理如果充满太多的恐惧、焦虑和压力,往往无法藉由欢愉的感官经验来缓解。

所以很明显,心理层次的经验,比感官层次的经验更加重要。

我认为,快乐未必都来自感官的欢愉逸乐,它主要是一种内在的满足,甚至有时候,即使我们身体所经历的某些痛苦,也可能带来一种深层的满足感。所以,真正的快乐,主要来自於我们的心理层次,特别是这个层次的正面情绪,例如爱与慈悲、宽恕、包容、知足等。

大家都晓得梵文里的karma(业),这个字的原意是行动。无论是来自身体、口头或心理,任何的行动,只要是出自於正面情绪,例如,因为慈悲、宽恕而做出的行动,就是好的karma。它的动机是对於他人的关怀,希望让他人受益,结果自己也因而受益。这就是正面的因果循环。

另方面,如果是出於愤怒、仇恨、猜疑的负面动机,引起了身体、口头或心理上的行动,就是不好的karma,会得到负面的果报。

爱与慈悲 带来真正喜乐

在佛教的信仰里,并没有造物者的说法,只相信这种因果论。但是,它与相信耶稣或阿拉等,一神论的宗教,两者的教义殊途同归,都强调爱与宽恕的重要。

而我认为,拥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就是快乐的来源。

要让内心宁静喜乐,就必须要发展真正的慈悲心。慈悲心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人类先天就具备了生物层次的慈悲心,但通常只对我们的亲朋好友才这样,所以是偏颇而有限的。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心智,努力超越,提升到更高层次、不偏颇的慈悲心。因为,培养一种对他人真诚关爱的感情,能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到内心的平静快乐。

另外,大家常说,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心灵。反之,我们的心灵如果长期激动不安,对身体也将带来极大的伤害。

事实上,曾有科学家指出,恐惧、愤怒和仇恨会吞噬我们的免疫系统。如果我们能保持慈悲,让内心平静,减轻压力与焦虑,对於强化身体的免疫力,非常有帮助。

内心平静,有助强化免疫力

有一次,我到纽约参加一场科学研讨会,有个医学专家说,他的研究发现,凡是经常把“我、我、我”挂在嘴边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率往往比较高。

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这些人都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即使遇上小事也会受不了,就容易生病。

反之,如果能够放开心胸,像我常说的,打开“内心之门”(inner door),多为其他人的福祉着想,这样,你会更容易和别人沟通,同时也能以更加体恤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发生事情了?好吧,没关系…..。这种态度,非常有助於减轻焦虑和压力。

科学研究显示了正面情绪的重要。不论我们的目的,是追求快乐的个人、快乐的家庭,或快乐的社会。保持正面的情绪,都是我所认为,真正的快乐之道。

我微不足道的个人经验,可以证明这点。我在十六岁的时候,失去了自由;二十四岁的时候,变成了失去家园的难民。然而,换个角度想,我虽然失去了在西藏的小小家园,却在印度这里,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家。呵呵!

我的一生,历经了无数的动盪,但我的内心始终相当平静。这不是因为我很愚昧;相反地,我的心智(mind)非常清明。

心智清明 让我愈老愈健康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健康也保持得不错。事实上,几年前,我因为胆结石,动手术切除了胆囊。所以现在的我,身上少了一个重要器官。但基本上,我的健康情况非常好。有个医生朋友替我做了检查,他说我的身体状况一点也不像已经七十几岁了,看起来像年轻了十岁。我认为,这都跟心智状态有关。

外界有人形容,我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但是否真的是这样,我可以从自己的心智判断(摇摇头)。但我始终认为,人类的智力(intelligence)如果能够好好运用的话,不但身体会健康,内心也会快乐。我们身为人类,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相同潜能,就看你是否真的去培养这种潜能,并且在生活中实践。

采访/ 吴怡静  转载/ 天下全阅读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