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观赏了一部叫“The Rookie”的旧电影。它改编自真人真事,是讲述一位名叫Jim Morris的棒球投手圆梦的故事。我不懂棒球,也不是运动爱好者,但仍然津津有味地看完整部电影。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真正要表达的主题不是棒球而是梦想。
而平凡如我,却跟主角一样,也有一个想要认真完成的梦。所以这部电影触动我的心弦,激励了我,让我在那漫长与未知的路上又有勇气再往前踏出一步。
故事里的主角Jim Morris 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十分有技术的投球手。但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支持,加上一次意外的肩伤而迫使他从棒球生涯退下,所以无法打入大联盟棒球赛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遗憾。
他退下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娶妻生子,当上了中学老师,过着安稳的日子。当生活仿佛就要这样被定型时,他却因为当上了学校不被看好的棒球校队教练,并和这些原本士气低落的球员们相处陪练的过程中,重新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进而又燃起热情去逐梦。
当然,在这过程中,他承受了来自家人的反对及外在的压力,但其实更多时候也有来自内心的自我怀疑与否定。
电影中有一句对白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当主角考虑去参加棒球投手选拔赛前,征询父亲意见时,他父亲对他说的:“It’s OK to think about what you want to do until it’s time to start doing what you were meant to do.”言下之意就是,做你现在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去梦想。因为那时的主角已经是35岁了,他已经错过了棒球投手最黄金的年华。是的,35岁了,还要再走入球场当个菜鸟(rookie),和十多二十岁的青少年一起打棒球?
电影结束后,这一句话却仍然停留在我的心上。我禁不住问,难道追逐梦想只是年轻人的权力?难道过了三十而立之年,或是不惑之年,或是已经有了家庭,又或是已经错过了机会的人,就不能有再做梦、再逐梦的可能?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昔日同窗——大刘。记得读书的时候,他曾经说过他想要成为一名导演。后来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选修电影,却反倒读了电子工程,大学毕业后便在国内的某电讯企业工作至今。但近一两年,我透过脸书,看见他似乎又重燃导演梦,陆陆续续地有参与一些微电影、短片的拍摄工作。此外,他也很积极地参加一些导演相关的短期进修课程。
前些时候,因为要谈一些合作事项,我们便约见面。谈话间,他问我怎么会从分子生物跨界到纸艺这一块,是否有什么想要达到的目标?我一时愣住了,也忘了当时具体是怎么回答的。倒是十分清晰地记得自己也反问了他,究竟什么原因促使他在当了十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后,突然又执起摄像机,开始拍自己的作品?
“是因为一次校友会的活动被赶鸭子上架,不得已硬着头皮去拍了一部短片,而后发现有很多东西自己不懂。”学然后知不足,因此而重新燃起对梦想的激情。那为何会继续玩下去?“因为喜欢。”是的,我最初也是因为“喜欢”而玩起衍纸。之后又因为纸艺教学及创作的需要,必须学习以充实自己而开始涉略一些其它的纸艺。
大刘和我其实有一些共同点。我们都是在过了三十而立却又未满不惑之年才重新正视自己的梦想并鼓起勇气朝梦想前进。我们并没有因此抛家弃子或来个什么生涯大重组而是仍然在各自的家庭责任和工作岗位上努力。不同的是,我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叫“梦想”的选项,而这个小小的改变虽然也会耗去我们的时间与精力,但它却让我们更有学习力,对生活更充满热忱、更有期待。
不管你现在处于人生里的哪一个阶段,请正视你心里的梦想,即使对别人来说它可能是微不足道或不值得努力的。如果眼前的因缘条件还不成熟,那就在你能力所及之处充实自己、静待时机。只要未曾放弃,一定有花开时节。就像五月天在《花》里唱的: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抬起头,至少要骄傲的盛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