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吃风专题 > 文化生活

砂拉越少数民族 解锁:扎提美列族和瓦伊族

砂拉越少数民族

砂拉越少数民族 知多少?本文就为你解锁两个鲜为人知的族群:扎提美列族和瓦伊族。 日前在古晋河滨公园举行的“全国团结周”活动,马来西亚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表示成功缔造两项大马记录,即同场最多身著传统服饰的参与者,和最多族群团体参与的文化展。 前去参观的朋友,确实被多元族群的展摊所吸引,大家各自展示不同的文化艺术,各自精彩。眼尖者还发现了几个少数族群的摊位,这里就跟大家分享其中两个鲜为人知的族群。 扎提美列族 JATTI MIRIEK 美列族很早就居住在...

云吞:一口一口的诗意

云吞

云吞 ,呈现了砂拉越说写不同调的饮食文化,也显示砂拉越多元调和的特质,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云吞是食肆里常见的街头美食。(图 / 蔡羽) 除了净吃云吞,还可以在吃面时交待加上几粒云吞。(图 / 蔡羽) 云吞云吞,把云摘下来一口一口吞下去,很有诗意。可它不出现在诗里,而在充满人间烟火的街头食肆里的招牌上。 是的,你来一碗云吞面吗? 砂拉越的面档,多数都卖云吞。你可以单点一碗云吞汤,或者干捞云吞,又或者在吃面、吃粿条的时候,加上几粒云吞...

浮罗岸老街 :有猫走过的地方

浮罗岸老街

浮罗岸老街 ,是古晋人熟悉的另一条百年老街。长长的店屋整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街道中间则是成排黄焰木,绿意盎然,树影婆娑;遇到开花季节,树顶一丛一丛黄花像火焰般烧去。 摄影:蔡羽 古晋最红的地标,当属浮罗岸那只大白猫,温柔敦厚的憨态,代言猫城最美的善意。 大白猫身后的浮罗岸老街,是古晋人熟悉的另一条百年老街。长长的店屋整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街道中间则是成排黄焰木,绿意盎然,树影婆娑;遇到开花季节,树顶一丛一丛黄花像火焰般烧去。 摄影:蔡羽 ...

依冈神社 :日本园里的老故事

依冈神社

依冈神社 和鸟居的建筑材料,是日本人特地从日本带来的樱花树木头,已经超过一百年历史。当年建造神社和鸟居时,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完全采用榫卯技术,以套接的方式组装,而且有很多装饰细节,展现了早年日本细腻的建筑工艺。 开车飞驰在三马拉汉的乡间小路,两旁是广袤的油棕芭,过了某个转角,眼前赫然出现红色的鸟居,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那座日本神社,见证一段尘封的往事。 这个鸟居曾经湮没在荒草藤蔓中,2021年由古晋再也扶轮社和东京羽田扶轮社携手修复,并在鸟居旁树立告示牌,写上“依冈神社”...

伊华辞典 :政治拘留营里编的首本辞典

伊华辞典

伊华辞典 集合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从1963年到1964年间日夜赶工编辑而成的辞典,在1966年6月由婆罗洲印务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并发行大半世纪以后,早已绝版多时。因此,有百年历史的成邦江顺兴公会与编者商讨后,在2017年10月份将之原稿重版。 伊班族(Iban)是婆罗洲最主要的原住民之一,分布在砂拉越、西加里曼丹及汶莱。过去,西方人称之为海达雅族(Sea Dayak)。 其中,有高达85%以上的伊班族人口集中的砂拉越,因此它也是砂拉越最大的族群,根据2022年的人口统...

碧湖:金山顶上的玻璃桥

碧湖

碧湖 边有一座小山,被湖水三面围绕,过去人们称它金山顶。金山顶是徒步健行的好去处,山上建了一座红色玻璃桥,山脚下度假村也建了一座横越碧湖的红色吊桥,喜欢打卡的游人肯定不会错过。 碧湖(Tasik Biru)拥有深绿色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还有湖边的树影。这一泓碧绿,是石隆门这座金矿小镇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日常和假日都可以看到游玩和打卡的人潮。 碧湖其实是一座矿湖,过去名为大巴力湖(Tai Parit),源自客家矿工的叫法。从19世纪开始,这里是石...

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一整天走不完的秘境

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不同的展区有不同的故事情节(storyline),展览根据故事情节的流程编排,加入各种虚拟互动技术,让参观者从看展览,变成体验展览内容。婆罗洲文化博物馆就具备了这许多元素,你可以更生动的“参与”婆罗洲各族的文化。 婆罗洲古老的热带雨林,不但孕育着丰富的物种,也孕育着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在外人眼中,婆罗洲自古以来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秘境,尤其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不少欧洲人留下充满探险意味的游记,都是精彩的婆罗洲见闻录,也引起了世界对这座大岛的关注。 婆...

潮州粥 :咸淡丰俭的生活哲学

潮州粥

潮州粥是稀粥,有别于广东粥的浓稠。在潮州话中,粥称为“糜”,吃糜是很日常的习惯,特别是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吃白糜太单调,那就配咸,增添滋味。 在潮州人的饮食文化中,白粥配咸是经典搭配。 潮州人爱吃稀粥,有别于广东粥的浓稠。在潮州话中,粥称为“糜”,吃糜是很日常的习惯,特别是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吃白糜太单调,那就配咸,增添滋味。 所谓“配咸”,指的是“咸杂”,大多是腌渍或卤过的小碟菜肉。这些咸杂都有悠久的历史,是先民为了保存食物而研究出来的方法。看老潮州们一口白粥配...

砂拉越传统料理 精致餐饮,唤醒灶火的记忆。

砂拉越传统料理

砂拉越传统料理 摇身变成精致餐饮,这次被挑选上桌的8道美食,来自8个民族传承了百年的味道,包括加拉毕、华人、印度人、英国人、加央人、肯雅人、马来人和只剩下非常少数人口的Kiput族之料理。这些百年料理方法得以保存下来,全要归功于陈佩玉称他们为料理守护者的传承人,其中包括了她已离世的母亲。 过去的年代,当厨房的灶火一点起来,跟着传来刀子砍在砧板上“笃笃笃”声,孩子们知道很快就会有好吃的东西要上桌了,这是一种无需言传的幸福感。当食物离开灶火,热腾腾地上桌,一家大小围绕着一桌家常便饭,...

砂拉越河 ,通向太阳落下的地方。

砂拉越河

砂拉越河 磅礴的落日美景,暮色渐浓,炊烟弥漫,城市慵懒的眨着星光,最后迎来满城闪烁,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美学...... 砂拉越河从城市中心川流而过,通向太阳落下的地方。所以在古晋不能错过的风景,就是落日。 提起砂拉越河的落日,必须提到一个名字:玛丽安娜诺斯(Marianne North)。她是一位英国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植物学家,1876年在砂拉越做客时,前往石隆门地区进行考察,采集了当地燕窝山的猪笼草,并带回英国存放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引起全球对这种食肉植物的关注。后来,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