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 的形成据说超过百万年历史,看过有旅游博客形容它是小型的尼亚石洞(Niah Cave),赞叹洞穴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引人入深的传说故事,仙洞也是观察生态的好地方,栖息着多达14种蝙蝠、松鼠、金丝燕和蛇类;生长着罕见的棕榈植物如桄榔树、波叶羽棕、巨型菖蒲、单叶植物等。
走入仙洞(Fairy Cave),很自然就想起这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站在宽敞的洞室里,凉风拂面,耳畔不时传来蝙蝠的喧闹。光束从对面的洞口投射进来,柔和的撒在洞室里;无数石笋站成各种姿势,有些仿佛就是庙里见过的神仙塑像;加上匍匐在地面背光而发亮的绿叶植物,这座洞穴到处都是仙气。
仙洞的形成据说超过百万年历史,看过有旅游博客形容它是小型的尼亚石洞(Niah Cave),赞叹洞穴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引人入深的传说故事,仙洞也是观察生态的好地方,栖息着多达14种蝙蝠、松鼠、金丝燕和蛇类;生长着罕见的棕榈植物如桄榔树、波叶羽棕、巨型菖蒲、单叶植物等。
如何前往仙洞?
仙洞位于石隆门,这是个边陲小镇,与印尼加里曼丹只隔着一座边界山。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区,很早就有人在此居住和活动。自从1820年代发现了锑矿和金矿以来,这个地区曾经繁荣过,也曾经遭逢多次大灾难。
从古晋驱车大约50分钟,就可以抵达仙洞。抵达后首先要在服务柜台登记和购买入场券,砂拉越人只收RM1;外国人则是RM5;乐龄人士、青少年和儿童免费入场。在登山的入口处,有砂拉越森林机构的负责人会进行安全解说,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要特别留意的是,参观仙洞务必穿上包鞋,拖鞋是被禁止的。
沿着塔楼拾级而上,眼尖的话可以发现每个楼层的地面都有热带雨林各种植物叶子的拓印,很用心的小细节。大约到了三楼的高度,仙洞入口就在望了。建议可以先登上塔楼最顶端的观景台,欣赏一望无际的美景,而后再登上洞穴入口处,感受清凉的微风。
进入洞口,弯腰迂回的攀登几座楼梯或石阶后,视野洞开,就到了仙洞的洞室。洞室内还有不少的通道和小径,都设有指示牌,只是有些地方比较阴暗,需要使用手电筒。你可以慢慢在洞室各处走动,观看里头的奇石,寻找仙踪。不过必须小心地面湿滑,以及悬崖峭壁。
如果参观洞室还不够,想要攻顶登上加卜山(Gunung Kapor)最高峰的话,那就必须聘用专业的向导带路了。
除了自由行,你也可以省心省事的,交由专人为你安排一趟难忘的仙洞之旅。
仙洞何以成名?
很多人对于仙洞一名的由来深感兴趣。
仙洞属于石灰岩,洞穴里放眼皆是钟乳石和石笋,从洞顶渗入的水沿着钟乳石滴落,水滴中的石灰质经过百万年的沉积,构成各种引人想象的天然石像造型。有人看到洞穴入口处的石笋貌似抱子观音,有人看到洞室里站着一尊大伯公,有人还看到石王爷、七仙女等,仙洞之名想必就在众口悠悠中传扬开来的。
早年攀登仙洞,入洞前必须在山脚下的神坛祭拜;进入洞室内,还有一个祭坛,常见有香烛和祭品。可见仙洞不止是一个洞穴的名字,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个真正的神仙洞府。
在华人的传说中,七仙女曾经来到这里,探访远嫁过来的表妹,她们为表妹献上清泉、清风以及各种奇花异草。后来,表妹的夫君去世了,七仙女来把表妹接走,表妹流下了泪,就成了钟乳石上永不干涸的水滴,滴着千万年时光的节奏。
在当地毕达友族(Bidayuh,又称为陆达雅)的社群里,又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仙洞神话。
仙洞附近有个甘榜加卜(Kampung Kapur),是个规模很大的毕达友村落。有一天,甘榜中某栋屋子正在举行丰收节庆典,有个男孩好奇的跑过来偷看,这引起屋主的不快。他将一些甘蔗渣交给男孩,骗他说里头有猪肉。男孩高兴的跑回家,将“礼物”交给母亲,他的母亲打开“礼物”后感到被羞辱,于是下定决心要报复村民。
她找来一只猫,并且为猫穿上漂亮的裙子,然后将猫带到丰收庆典上,把猫仍向村民之间,众人大吃一惊。当大家看清楚是一只穿裙子的猫,都忍不住对着猫大笑起来,此时天空突然雷电交加,下起狂风暴雨,不一刻所有村民都变成了石头。这些石头,就是我们在仙洞里看到的钟乳石和石笋。
仙洞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包括公共假期),上午9AM至下午4PM
周一休假
登山者温馨提醒
- 穿着包鞋(严禁拖鞋)
- 自备手电筒或其他照明设备
- 沿着步道行走,尽量避免离开步道。
- 留意湿滑地面
- 根据箭头指示出入
- 攻顶必须聘用专业向导带路
需要安排住宿?
你也可以选择住宿在古晋市区酒店
仙洞位置
https://goo.gl/maps/pPVerz46LkvC2L8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