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渔村 一游, 从沙滩和红树林,到沿着内河蜿蜒紧挨着的村屋;从河面或海边停泊着的渔船,到陆地上呼啸来去的电单车;从海上孤独的鱼栏,到村子里议价声热烈的市集;从大人坐在某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到村童四处奔跑追逐的笑闹——当然,还有空气里终年长在的咸味,这就是真实的渔村风情。
文丹渔村(Buntal Village)非常著名,也非常古老,距离砂拉越古晋市区只有27公里。
在1980年代,文丹渔村突然火了起来。事缘山都望新开发的达迈海滨度假村,以及随后打造的砂拉越文化村,带来了一批批游客,也为邻近的文丹渔村提供商机,成为游客们品尝海鲜的绝佳去处,村里同时出现多家海鲜餐厅,生意都非常兴旺。
山都望是重要的考古遗址区,有上千年历史,本来就有很多故事,文丹渔村就是其中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到访这个有趣的渔村,请放慢脚步,并且不能错过这些事——
1/ 任选新鲜海产
文丹海产丰富,渔村里有一座巴刹(市集),摆卖着当季当日的新鲜海产,除了村民到场采买,当然也吸引很多逐“鲜”而来的城里人。
除了各种鱼虾,常见的海产还有泥蟹、红树蚬、蚌蛎、鸟蛤、田螺等;有些海产是季节性的,必须在对的时间才出现在巴刹里,比如当地有名的水母,产季在每年三四月间;七八月间则是花蟹的季节;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一月是海葵的季节。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十月到隔年二月是竹蛏的产季,如果有机会亲睹渔夫们在退潮的沙滩上以巧妙的手法把竹蛏一条条钩出来,当地人叫“ambal”,会是个很难忘的体验。此外,跟渔民学习设陷阱抓小虾(bubuk)、抓鱿鱼等,感受渔民与自然共存的智慧。
除了海产,村民亲手制作的鱼干、峇拉煎(belacan)、咸虾仔酱(cincalok)、千层糕等,都是当地特产。
2/ 大啖美食的乐趣
处理海鲜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就地上桌吃它个痛快!
前面提到1980年代游客涌入山都望,文丹渔村里的华人村民抓住这个机遇,纷纷开办海鲜餐厅迎客,这些食肆大多门庭若市,尤其节假日更是一席难求。几十年来,尽管几番人事变迁,几家老字号如林福安海鲜、张海鲜、88文丹海鲜等皆屹立不倒。
除了品尝当季的新鲜海产,餐桌上搭配一些在地野菜,或来一颗新鲜椰水,迎着海风享用丰盛一餐,这是文丹渔村必须进行到底的仪式感。
3/ 文丹滨海步道看海观鸟
2015年3月完工的文丹滨海步道(Buntal Esplanade),是村子里重金打造的一个旅游景点,全长数百公尺。沿着步道走,海风扑面而来,除了可以观赏海景,在穿越红树林时,不妨留意步道下的泥滩,常见蟛蜞、大弹涂鱼等的踪迹。
就生态价值来说,文丹渔村也是候鸟出没之处,而滨海步道就是适合的观鸟地点,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的观鸟者到来,带着相机、望远镜和笔记寻找候鸟的踪影。每年十月到隔年的四月,估计超过三万只候鸟南来过冬,而且多达三十多个品种,包括比较稀有的红腰杓鹬、小青脚鹬、半蹼鹬等。
4/ 具体和抽象的渔村风情
有无数的摄影家,带着相机走遍文丹渔村各个角落猎取画面;还有无数的画家,带着相架和彩笔安静的躲在一角写生;他们要捕捉的是既具体又抽象的渔村风情。
从沙滩和红树林,到沿着内河蜿蜒紧挨着的村屋;从河面或海边停泊着的渔船,到陆地上呼啸来去的电单车;从海上孤独的鱼栏,到村子里议价声热烈的市集;从大人坐在某处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到村童四处奔跑追逐的笑闹——当然,还有空气里终年长在的咸味,这就是真实的渔村风情。
尽管毗邻旅游区,可贵的是文丹渔村依旧淳朴,没有变得世俗油腻。
5/ 百年古庙香火
出入文丹渔村的主要公路上,有一座百年大伯公庙,红墙绿瓦坐落在大路边,非常显眼。这座庙宇在1913年之前已经存在,供奉的主神是福德正神(大伯公),同时也供奉土地公、拿督公和天地父母圣位。大伯公庙开放时间为早上七时至傍晚六时,农历三月廿九是伯公千秋宝诞,当天提供问事服务。
这座庙是活证据,说明华人很早就在文丹渔村落户,而庙中的“天地父母圣位”,应当跟潮州人有关。除了古庙,渔村内还有一所文丹中华公学,是在1946年创办的华文小学。
6/ 路牌上的鱼
文丹(Buntal)一名,在马来语中指的是“河豚”,海鲜味道十足。而文丹渔村的“鲜味”不止如此,村里竟然还有三条路名,是以人们熟悉的鱼来命名的,分别是金枪鱼路(Jalan Tuna)、富贵鱼路(Jalan Tilapia)和大丝足鲈鱼路(Jalan Kaloi)。
向一位五十上下的村民查询,他一时也说不上这些路名的来历,只说在他儿时已经存在了。
………. 文丹渔村小背景 ……….
文丹渔村一名,来自文丹河(Sungai Buntal),而 buntal 在马来语中指的是“河豚”。这座渔村的历史相传有300年之久,最早在这里落户的是拿督汤喀(Datuk Tanggak),他认为这是捕鱼的好地点,因此带上全家人就此定居下来。
今日,文丹渔村人口超过5000人,其中99%是马来人,华人仅占1%。村民的主要职业,还是以捕鱼为主,另有从事食品加工和经营小食档或小买卖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政府公务员。村里的海鲜餐厅,则主要由华人在经营。
在文丹历史上,出过一位英雄人物——拉斯里(Rasli Bin Buang)1949年出生在文丹渔村,1968年成为一位骑兵。1971年7月6日,在霹雳(Perak)的一场与共产党的对抗中,拉斯里不幸殉职,年仅22岁。他的遗体被送回文丹渔村,在7月8日安葬在甘榜文丹的伊斯兰墓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