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这么一段话: “旅行,是写在基因里的事。西方人喜欢靠向外探索来了解和征服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离开比不离开来得容易。”
而我们华人,几乎世世代代都是锄禾日当午的民族。镌刻在我们血液里的好像只有‘守’字。离开,永远都是逼不得已的下策。尤其对我妈来说,旅行更像离乡背井一样。它应该是辛勤一辈子后退休享福的印记才对。她觉得现阶段的我,理应安分守己,除了寄情工作,再专心把孩子带好足矣。每当她知道我又将带孩子出走的时候,总免不了大动肝火一番:“又出?去了那么多个国家还不够吗?”
我虽不接话,但心里比谁都清楚:亲爱的妈妈,旅行是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后最渴望得到的犒赏。这一辈子的事又怎会有“够了”的一天呢?
当生活太规律,思想就很一贯,对生命的期待也渐渐意兴阑珊。旅行,让我们暂离 “规律”,把“一贯”打破,让新的思维渗进来。我尤其喜欢在出走的时候,静观每一座城市不同的文化,静心感受不同的民情,和旅途中所遇到的人随性聊聊。刺激思路之余,偶尔想想自己是谁,到底想做什么?喜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整个过程看似泛泛无奇,偏偏却由一些举足轻重的细节涓滴串彻而成。它让我们把待人待事的目光变得更通透;对人对事对生活更为投入。所以有人说,旅行看到的是世界,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以及更多。但到最后,不过是对自己的反思。
渐渐,与其以“参观”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个陌生的国度,我开始期许自己学着融入当地生活,由“旅客”延伸为“当地的人”,看看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最真实的模样。保持“学习”的热忱与习惯,体悟多国语言及多元文化,这样反倒更快活些。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曾说:“真正的探索之旅不在于寻找新风景,而是拥有新眼光。” 同样是旅行,有的人可能毫无收获,有的人却带着满满人生感悟尽兴而归。
记得有位几乎游尽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友人,正为自己最近几次出走时再也提不起劲而深感懊恼。她的情况,就好比当你经已见识了希腊伊亚(Oia)最美的日落,到了他处再观赏类似美景,免不了意兴索然。其实人啊,真的很简单。心情美,观乎一切皆美矣!那,如何让心情美起来?这就关乎“调适”拿捏的艺术了!以一种短暂停留的无归属身份,一颗装满好奇的心去探索每一个落脚点的独特之处,看似一样的场景,都会因为不同的心情感受而衍生另一番生命力。这岂非更曼妙多姿?
美好旅程的关键在于“心”。生活不虞匮乏时,我们往往不自觉迷失,把自己原本也许朴实的面貌也一并遗忘。出走可唤醒我们的记忆,让我们重拾自己最简单的样子。偶尔觉得心事重重,作茧自缚的时候,想想外面的天空何其广,海洋何其深。如果把所谓的心事和挫败拉长到一辈子,好像又微乎其微了吧?
旅行总是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沉淀后不但可养精蓄锐,还可成为今后喂养灵魂的养分。浸沐自己的专属秘境,不仅是一种释放和享受,更是极佳的自我疗愈和更新。透过旅行而提起正念善心,人间情缘更为真挚动容,生命也因此丰盛。不再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更不必为了迎合大众而委屈自己,这些都是旅行教会我的事。
旅者不正是经验学习者吗?很多想不透的人和事,很多化不开的矛盾,往往通过世界我们逐一领会。偶尔我们还可试着扮演一个投影机的功能,把所看到的景致,遇到的人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一一吸纳,回来后再和可以交心的朋友好好分享,趁势启发一些新点子,也不失为美事一桩啊!
本来,我们为了享受生活而努力工作。结果我们却因一味工作而牺牲了有素质的生活。我们常常太紧绷,稍微无所事事就觉满满罪恶感。唉,何苦为难自己?能不能试一下豁出去,下一趟旅程就暂别行程表,即使迷失了又如何?就单纯让自己在路上遇见一些想像得到或想象不到的人事物,美好也好,不堪也罢。累积一些奇特的经验,何尝不是惊艳一场呢?
旅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什么时候开始,它已升华至呼吸般的自然。尽管它始终没有像电影里所演绎的唯美情节,回返后缺角都回归圆满。反而大多时候,我还因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而导致原本就已敏感的肤质变得更差一些。然而,我仍执迷不悟,乐此不疲。无他。纯粹因为它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心里总有一个地方,因为在旅途中所遇到的人事物而变得特别柔软。偶尔在生活上受挫的时候想起这些,笑意就会不期然的往眉梢和嘴角慢慢漾开,再漾开……
原来,护照上的辉煌戮章印记不过是其次。勇敢按下人生所谓的阶段性暂停键,去和世界握手,再跟自己言和,才是最美丽的事吧?
◊ 欢迎浏览筱琳子个人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limleechun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