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 桃粿 ,除了炮制粿皮和馅料的手头功夫,当然还得用上 粿印 。上好的桃粿,不但吃起来要香,看起来还要美,才能端上给神明或祖先享用,尽显潮汕文化细腻讲究的风尚。而这些细节里隐藏的 传统 脉络,深深迷住了陈声丰,致使他近年来努力搜集 桃粿印 ,成了这方面的小行家。
桃粿是潮汕著名小吃,以糯米、香菇、虾米、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特点是做成桃形,而且印上“寿”字,寿字再以“富贵不断头”的传统回纹围起。按这造型,不难理解桃粿有象征长寿的意思,而且跟祭祀活动有关。
一般上,桃粿有三种:一种是饭桃,在砂拉越俗称“米包米”;一种是红桃,即染上红色的桃粿,主要作为过节时的祭品;还有一种是白桃,用于丧礼拜祭。
制作桃粿,除了炮制粿皮和馅料的手头功夫,当然还得用上粿印。上好的桃粿,不但吃起来要香,看起来还要美,才能端上给神明或祖先享用,尽显潮汕文化细腻讲究的风尚。而这些细节里隐藏的传统脉络,深深迷住了陈声丰,致使他近年来努力搜集桃粿印,成了这方面的小行家。
……300粿印,个个精彩……
“我已经收集了300多个木制粿印,有些还是年代久远的古董。”
这些年,陈声丰经常出入古晋老街和吉隆坡的茨厂街,又或者上网搜寻,只要遇到喜欢的桃粿印,价钱又合理的话,就会买下收藏。
他带了整10个大小不一的粿印,陈列在桌上,并逐一为我介绍这些珍藏品。其中有一个粿印是他的传家宝,粿印后方写上陈家两位长辈的名字——原来是很久以前潮汕的大伯公陈植梅特地托人带给南洋的三弟陈植炎。这个有点老旧的粿印,记录着相隔千里的手足情。
“比起现在人们惯用的塑料粿印,木制粿印的手工雕刻比较立体和漂亮,而且细节更多,尤其是古董粿印的雕工更为精细,打出来的花纹特别美。”
除了桃粿印,陈声丰也收藏了不少其他粿印,比如媳妇闲、鼠壳粿、黑龟粿等小吃的粿印。传统粿印的木雕都出自手工,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雕刻,每把粿印都有细微的差异,也都独一无二。对陈声丰而言,搜集粿印之乐趣,正在于此。
“还有一点,我发现新的粿印只要用上几次,印出来的花纹会更顺眼好看。”陈声丰说这话时,我在想,木粿印或许是有生命的。
……传统,值得坚持的温度……
陈声丰对粿印的兴趣,源于本身喜欢制作各种潮州粿。因此他所收藏的粿印,除了古董级的珍藏品之外,其他粿印偶尔是要入厨房“开工”的。但凡重要的节庆,陈声丰就会磨粉做粿,履行潮州人的传统,而这份坚持的动力来自婆婆的叮嘱。
他的童年印象都在新巫遥(Sebuyao),一个以水母、刺壳鱼闻名的砂拉越沿海乡镇,镇上人口以潮州人为主,周边人口则以马来人和伊班人居多。陈声丰的公公在战后1950年代初期下南洋,分别在新加坡和古晋短暂逗留后,就到了新巫遥会合其他同乡,并定居下来。
新巫遥镇面对海口,前后有数排木板老店,陈声丰就出生在其中一间店铺。自懂事以来,他经常在节庆时陪着婆婆、母亲和干妈一起制作各种潮州粿,当年他的任务是负责印模。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每逢清明节,新巫遥的华人除了各自祭拜祖先,也会集体祭拜,我们叫‘拜公司’。每年大家会以抽签的方式,敲定由不同的家庭轮流准备祭品,那可是一口气要准备数百份桃粿的大工程。”
桃粿虽然是潮汕人的小吃,但未必家家户户都懂得制作。束手无策的镇民经常把“工程”交由陈声丰的母亲代劳,渐渐的陈家就成为镇上的桃粿“供应商”,陈声丰就是在帮手的过程中学会这门传统手艺。
“婆婆是个典型的潮州妇人,对传统特别坚持。我记得有一个农历新年,妈妈忘了准备新年时必备的鼠壳粿,婆婆当时很不高兴。这件事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促成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直到今天哪怕工作再忙,节庆时还得进入厨房做粿。”陈声丰说。
……潮州粿,是一本文化书……
“长期收藏粿印,最大的收获是我因此对潮州文化有了更深的接触和了解。”
对着桌面一个个粿印,跟着陈声丰的解说细看每个粿印的差异,哪些是桃粿的哪些是媳妇闲的;寿字和回纹的不同之处;新旧粿印的雕工深浅粗细;还有绿豆糕粿印不同图案的寓意……
当人们已经习惯用塑料粿印,陈声丰却在木粿印里找到无穷乐趣,收获各门雕刻师傅的杰作。在他而言,裹在桃粿里的“馅料”,多了一份源远流长的潮州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潮州粿不止是古老的食物,而是一片一片印刻出来的文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