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人文专栏 > 肉骨茶 是最草根的

肉骨茶 是最草根的

肉骨茶 从容器到沾酱,都出自当年华工在南洋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材料,这是看到什么吃什么的庶民精神。而先辈就靠着这种精神,坚强的繁衍在南洋,并开枝散叶。

 

维基百科上发布的是一则肉骨茶始于李文地说。

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一段截然不同的说法是这样的——

肉骨茶

早年,虽然中国频频海禁,但许多人仍然投向浩浩大海远走他乡,中华儿女乘风破浪探寻属于他们的桃花源。在这个过程中,无奈的故事特别多,人们依靠着乡亲的肩膀,试图从中突围。而在那个年头,当载满香料的船只卸完货物后,总有些许残留碎落的香料或药材,码头工友们把这些材料捡拾收起。

有人一番思索,将之混上肉块熬煮,那混上数十种香料药材的汤品,成就了一道经典美食。但这一来也形成的肉骨茶原材料的不可考,各家有各家的味道,胥视当时捡拾到的材料而定。

肉骨茶

以上说法,不确定可信度有多高。追溯根源,或许可以从现存中寻找蹊跷。

我们先从上故事得知肉骨茶的形成是直接和草根的,并非经过千锤百炼。不像宫廷菜色那样,对工序和食材有严格的考究。

肉骨茶

来到一家路边的肉骨茶档口,不设花俏招牌,也不立名。这与现在已有的连锁肉骨茶店非常不同,而真正的古早味可能就要这样。食物未上桌,先送上最基本的筷子瓷羹,还有老抽生抽各一瓶。待上桌的肉骨茶盛在早年惯用的食器——瓦煲,直接烹煮后上桌,不换其他容器,以瓦煲保持热度。如此滚烫的瓦煲搁在桌面需要多加一个垫子,那是南洋常见的铝碟,轻盈坚固,但散热快导热也快,因此得再加上一个小竹篮。三物合一,可以手拿,也保护桌面。

肉骨茶

伴着肉骨茶的除了米饭,还有南洋常见的配料——小辣椒和蒜米。吃法是将辣椒与蒜米伴入老抽与生抽,很简单,也很顺手和直接。

肉骨茶

从容器到沾酱,都出自当年华工在南洋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材料,这是看到什么吃什么的庶民精神。而先辈就靠着这种精神,坚强的繁衍在南洋,并开枝散叶。

 

面子书专页有更多文章,欢迎光临  https://www.facebook.com/kisahmakan/

Oh hi there 👋
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欢迎免费订阅一起吃风 My Easy Moment,提供人文旅游阅读内容,也筹办各类人文旅游活动。成为订阅者,每逢上载新内容或活动都会自动将讯息推送给订阅者,日后还可以享有特定优惠。
步骤很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和电邮地址,就完成订阅手续。当然,如果事后觉得内容并不适合您,可以在任何时候一键退订。

We don’t spam!
Your information is strictly for our internal use only.

徐徐
吃货一枚,好奇于人文。食物正是人文的最根本。贯彻吃货大家——陈晓卿的说法:“对美食的虔诚,是生活的一种修行。”每日对三餐诚恳,知饮识食,成就好生善活。生活容不了琴棋书画,绝不能放弃最基本的一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