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福州市的“林则徐纪念馆”,仿佛就走入虎门销烟的漫天烟灰里,朦胧中还听见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以及随后而来中国的百年屈辱和机遇。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好官,尤其是满清末年的沉沉暮气中一抹不可替代的伟岸身影。他的功绩不少,打击鸦片是其为官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历史老师讲解这段历史事迹时,脑中只想着这是必考题,对于鸦片如何流毒深远,其实不甚了解。
后来才慢慢知道,鸦片的确是毁了一个伟大帝国的重要祸首之一,而且鸦片流毒随着满清末年的移民,奔往世界各地。在南洋,鸦片同样是重要的经济收入,许多华侨辛苦赚取的微薄血汗钱,最后都在鸦片的点点星火中焚尽。即便后来鸦片被管制,但依然有很多躲在店屋后方的非法鸦片烟馆,继续贩卖吞云吐雾的历史遗毒,直至1970年代才逐步销声匿迹。
这是极为可怕的时间跨度,一个慢性毁人心智、夺人性命的毒品,这般大摇大摆的横行超过两百年,一颁再颁的禁令也奈何不了这股鸦片“风潮”。这当然因为鸦片成瘾的人数众多,更可怕的是鸦片买卖在贸易上形成的庞杂关系。
总算出现一个林则徐,敢于对抗长成硕大怪物的鸦片贸易,经多番与英国人交涉后,逼迫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断然于1839年在广州虎门进行销烟,前后23天销毁超过200万斤的鸦片。这段历史往事,而今读来当然振奋人心,然而当时的后续发展可不是好玩的。
读中国史肯定知道,虎门销烟引爆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大清帝国以天朝之姿,惨败给向来视为蛮夷的英国,并签下第一笔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好了,天朝的“底裤”被除去,欧洲列强发觉这个帝国原来“阳痿”,于是纷纷到来分一杯羹,清朝沦为半殖民地。捅了蜂窝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当然被免了职,而且还被流放了。
在林则徐纪念馆中重读这段历史,在表扬林则徐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中,我也在同步思考另一个问题,虎门销烟其实也泄漏了林则徐的弱点。这个弱点,指的不是林则徐的人格,而是他在当时也同样落入“天朝”的自我陶醉中,误判了形势。换言之,这是一种权力傲慢,是为政者之大忌。
虎门销烟之时,有一名英国商人已经提醒林则徐,请他留意英国军舰在广东海域巡游一事。林则徐全然没有当一回事,反而还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他在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反映了其心态——他认为洋人的戎裝设计不得体,使洋兵的腿不能弯曲,故只适合在海上作战,一登岸就无可作为。
到了1840年8月,英国人攻陷定海,林则徐似乎还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鼓动军民杀敌时,直指英国人的膝盖不能弯,一扑倒在地面就起不来,可以任人宰割。
林则徐的傲慢,甚至严重到以为洋人嗜吃牛、羊肉,必须以大黄和茶叶辅食,否则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他自我感觉良好的以为,这些中国特产,外国人一旦吃不到就会一命呜呼,所以看准外国蛮夷对中国莫可奈何。
历史告诉我们,林则徐的判断不但大错,而且极为可笑。然而,错的不止林则徐,当时整个大清帝国的精英就是这般傲慢。虎门销烟换回千古传唱的骨气,但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而言,它是建立在误判的基础上,以致满清遭受致命一击,回天乏力。
由此可见,伟大如林则徐尽管没有中鸦片毒,但还是中了满清的权力傲慢毒。手上有权力者,能免此毒者,迢迢岁月中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