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怀念一家小咖啡馆,摆着几张仅供三人围坐的小圆桌,墙上挂着玛丽莲梦露、猫王、披头四等的巨型海报,播放的也都是那个年代的流行乐。是的,怀旧主题的咖啡馆,当年是国际酒店以外,这座城市的第一家咖啡馆。还记得咖啡馆开业时,卡布奇诺正好“当红”,我的第一杯打满奶泡撒上肉桂粉的卡布奇诺就是在这里喝下的。
我用双手握着杯子,啜一口温热的咖啡,唇边沾满白色的奶泡,侧头往落地窗望去,不远处的河在夜里应当是宁静的流动着,偶尔往返的几点船灯,呼应着对岸村子里疏落的灯火,酿造了缓慢而安好的气氛,配着咖啡正好。

不久后,美国的连锁咖啡馆来了,Coffee Bean就开在距离怀旧咖啡馆不远的闹市正中,巨大的招牌从远远的车流中就可以清楚看见,容纳50人以上的空间经常一位难求,尤其在周末夜这个角落堪称不夜城。精致咖啡自此在城里流行起来,接连又开了几家咖啡馆。
十几年后的今天,河边的怀旧小咖啡馆结业多时,Coffee Bean也仅存一家店,当年同期的咖啡馆所剩无几。目前门庭若市的星巴克和几家本土经营连锁品牌,已经是后来这十年内的事。
对了,怀旧咖啡馆的原址,如今被7-11便利店入驻。这也让我想起在7-11还未“抵步”以前,有人大概已经闻到便利店的商机,抢先斥资打造了本身的连锁品牌,不但24小时营业,还在宽敞的店内摆上桌椅,我就经常和朋友买了饮料零食泡面,用店里提供的热水把面烫熟,而后在店里聊到深夜仍意犹未尽。
如今我在遍地开花的7-11里,偶尔也会这样坐下吃喝点什么,却经常想起那些“生不逢时”的本土便利店,想着“先机”这两个字。
论这个时代的关键字,大概都跟速度有关,其中一个热门词应当就是“先机”。想起来,局势变化之快,的确是前所未有,而网络科技是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新陈代谢快了,大家都害怕被代谢、被淘汰掉,于是拼命加快步子,希望抢占先机,成为人中龙凤。
看看百度的解释——“先机”是指关键的、决定未来形势的时机。抓对这个时机当然很好,你可以麻雀变凤凰,可以鱼跃龙门,但是先机不是数学题,没有方程式,她更像化学题,是不同元素交汇而生成的机会,不迟不早。
前面所说的咖啡馆和便利店,抢先的都没有占到机会,仅成为试水温的温度计,反被后来者居上,收割了市场的利润。所以,抢先不能成事,关键在时机。
也许再举大家更熟悉的例子,那就是社交平台。今天在业界最风光的,当然还是脸书,但脸书绝对不是社交媒体第一家,别忘了之前还有被强震出局的Friendster。此外,谷歌的崛起,也把风光一时的雅虎逼入暗角,最后还是悻悻然步入岁月博物馆,结束了当年的传奇故事。
昨天和搞绘本教学的朋友早餐,她说现在的小朋友接触影像多了,有慢不下来的问题。比起平面阅读,影像无疑是快的,而且没有太多留白供你思考。结果是,我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很容易焦虑,我们也因此无法进行冷静细腻的分析,而我们无法做到的这些却都是抢占先机的必备条件。
朋友说的是小朋友,我却认为所有现代人都有这个问题。于是历史上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了现代商场上的寻常景象,原因是我们太强调速度,却没有判断时机的能力,于是打了空拳。而后方做足准备的人却后发先至,精准命中。
先机二字,宜好好理解,忌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