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部美国电影叫《Up In The Air》(中文片名《型男飞行日志》)。乔治库鲁尼饰演角色“雷恩”。雷恩的工作叫“职业转换顾问”,说穿了就是帮各种公司开除员工。他的搭档是安娜坎卓克饰演的“娜塔莉”:一个野心勃勃,有高学历但欠缺历练的年轻职员。
娜塔莉老觉得雷恩是个过时的恐龙,而雷恩也觉得娜塔莉是个不懂事的菜鸟,两人互相看不顺眼,老板就叫雷恩带着娜塔莉去见识一下实际的解聘过程。
“鲍伯”是个刚收到解聘通知的倒霉职员。在办公室,他秀出两个孩子的相片,满脸无奈的问:“你叫我怎样跟他们交代?”
娜塔莉说:“也许你低估了职业转换的正面效应。”
鲍伯怒斥:“去你的!”
这是,雷恩展现了他的专业智慧,两三句就挽救了尴尬的场面,还抚平了鲍伯的情绪。他说:“鲍伯,我不是心理医生,我是来唤醒你的人。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运动员吗?因为他们勇于追求梦想。”
鲍伯回答:“可是我不会灌篮。”
雷恩说:“可是你会做菜!你的履历上写,你副修的是法式厨艺,还曾经在高级餐厅打工赚取学费。但你大学毕业后,却来了这里工作……告诉我,他们付了你多少钱,让你放弃那些梦想?你什么时候才会让自己停下来,回头做一些让你真正快乐的事?”
鲍伯的表情软化了,“这是个好问题。”
虽然是电影,但这部戏,却很有真实的共鸣。
打开尘封已久的箱子
我曾经解聘过几个员工,自己也曾被员工“解聘”过(跳巢到别家公司)。还好,我们每次的谈话都很理性,但是也总是沉重。无论多么公事公办,与人相处一段日子,分离总是会有点忧伤和焦虑,对自己也是一种打击:我事后做了错误的判断?这个职员会不会难以释怀?我当初是否根本不应该聘他进来?
你很希望跟他说:“这或许对你会更好!”但当你是开除人家的时候,这计划怎么说都显得虚伪。
聊到这部戏,有个朋友讲到自己的经验:“我五年前被解雇时,老板也跟我说了这么一段话‘你一定会很好’的鼓励话。后来证明,这的确是件好事,因为那笔遣散费,刚好让我能投资自己的新事业。但我也很幸运,有足够的人脉和学习背景。身边许多同事就没有那样幸运。”
确实,我觉得好话谁都能说,但是否能真正“往好处想”,也得看当事人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和选择。
让我们分析一下鲍伯、雷恩和娜塔莉的对话。当鲍伯说:“我要怎样跟孩子交代?”时,他已经显得很情绪化了。这是娜塔莉过于理性的一句话:“也许你低估了职员转换的正面效应。”,对于一个已经充满彷徨的人来说,可以说是火上加油。
但雷恩避开“未来”,把焦点放在“过去”;他从鲍伯的履历表上看出了他之前对厨艺的投入,便用这点跟他对话,提醒他“你曾经有个梦想,也做了相对的准备,为何不试试看?”
当然,这是电影,为了展现雷恩的专业和机智,所以场面收得很漂亮。但我觉得剧情归剧情,这段对白还是值得思考。
从一个辅导的角度,当我们安慰失业的朋友时,要理解他们的情绪很可能来自于对未来的彷徨和失望。如果他们已经把未来设想得很糟糕,叫他们怎么转念都是废话。但或许我们能换个角度,跟朋友一起盘点他过去的准备、学习和成就,唤起他的自信心,说不定还能帮他挖出一些尘封已久的梦想和初衷。
若失业的是自己,想到未来只会焦虑,看当下也觉得无法突围,那不妨回头想一想:在人生路上曾有过什么学习和经验,是能够派上用场的?你是否也曾经想鲍伯一样,为了一份薪水而收起了自己努力过的计划?根据美国劳动部统计,这个时代的职员,在四十岁前会换工作十次以上。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在转换跑道时,能越来越朝着梦想的道路靠拢。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没有兴趣,没有专长,那你最好开始找!最起码,你活到这么大,一定有些经验,无论是工作经验,或是人生历练,都可能在未来有些价值,但你必须先细细盘点,从中寻找共通点和关联性。就如贾伯斯在史丹福大学致词所说:你不能连起未来的人生点滴,只能连起过去的,所以你必须相信所有的经历某一天会连在一起;管它叫直觉、命运、因果、人生……你必须笃信它会实现。“
未来的科技,建立在过去的研究。未来的产业,建立在过去的基础。或许要拆解重组,但没有东西是完全从零开始的。“挖掘过去的经验,建立未来的梦想”,对于创业和失业者都一样,这是一句听起来很狗屁,但再也务实不过的话了。
文/刘轩 转载/30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