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主页 > 吃风专题 > 食在祖传

奇香凉茶 ,爷爷泡的茶。

奇香凉茶

奇香凉茶 生意,已历三代人,守在砂拉越古晋浮罗岸大街门牌21号,每天冲泡几大壶清凉。然而曾家爷爷——已故曾应泉在1946年开业之初,并不卖凉茶,而是买卖各式香料食材,店名“奇香”正是由此而来。 站在奇香(Khee Hiang)的柜台前,抬头就可以看见“祖传凉茶”金字大招牌。将甘苦的凉茶一仰而尽,舌尖流连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生活在热带地区,最简易有效的消暑方法。 你可以想象,时间回溯百年前,华人先民来到这个炎热国度讨生活,终日在大太阳底下劳动,如果没有这些祖传草药凉茶,恐怕...

砂拉越千层糕 :她在烘焙,也在搞艺术。

砂拉越千层糕

砂拉越千层糕 - Auntie Cynthea的千层糕用料讲究,用的都是上好牛油和大量鸡鸭蛋,吃起来甜而不腻;而视觉上则非常精致,在肢解和重新组装千层糕的过程中,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图案花纹与颜色搭配也很巧妙,是色香味俱佳的“作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部长高官都是Auntie Cynthea的客户,许多媒体也特地到访。 近20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千层糕已经成为砂拉越的代表性美食,是旅游砂拉越必买的手信之一。这道糕点工序繁杂,耗时费力,必须一层层烘烤,从10多层到20层不等,若...

古晋鸦片咖啡 :一杯咖啡说历史故事

古晋鸦片咖啡

古晋鸦片咖啡 咖啡配牛油的喝法,始于烟民,后来竟流行开去,很多人也效仿着喝起来,当年街头巷尾的咖啡店都有人这样喝。数年前,这段故事被一群文创人重新加以包装,并冠以“鸦片咖啡”一名,结合当地的文化导览活动,把那段鸦片岁月的历史故事,借一杯咖啡和陈美金等人的见证,作为历史的活教材,结果赢得热烈的反应。 任何人走入窄小而古朴的协益茶室,目光都会被墙上高挂的“孙总理遗像”所吸引。另一角的橱柜上,则挂着一张志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奖状,由“建筑广东省忠烈祠筹备委员会”发出给协益茶室,感谢...

古晋哥罗面 :大碗公里四代人的故事

古晋哥罗面

古晋哥罗面 有几个著名的祖传老面家,其中一个就是蔡家。大碗公面店开业于1995年,当时在城中引起特定的讨论,媒体也大事报导,主要的原因是招牌冠以“大碗公”这个名字,是出自国际著名导演蔡明亮的主意。是的,这家面店的掌舵人正是蔡导的弟弟蔡明强,而蔡家可是古晋有名的祖传面家,制面与卖面的历史已历四代人。 砂拉越古晋有一家面店叫“大碗公”,很客家风格的名字,客家人听了大概都要会心一笑。 客家人口里的“大碗公”,指的就是鸡公碗。根据网上资料,鸡公碗大略出现在明朝成化年间,当时是王公贵族专用...

古晋咖椰面包 :最酥脆甜蜜的海南老味道

古晋咖椰面包

古晋咖椰面包 在烘烤过热乎乎的白面包抹上咖椰酱,再用另一片面包夹起来,就是海南人传统的“面包夹心”,也是马来西亚人最便利的早餐。咬在嘴里,面包既松软又带酥脆,唇齿间立刻弥漫烧烤香味。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大概还是香甜的咖椰。 在烘烤过热乎乎的白面包抹上咖椰酱,再用另一片面包夹起来,就是海南人传统的“面包夹心”,也是马来西亚人最便利的早餐。咬在嘴里,面包既松软又带酥脆,唇齿间立刻弥漫烧烤香味。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大概还是香甜的咖椰。 海南人传统的面包夹心。(图 / 蔡羽) 咖椰(K...

砂拉越竹筒鸡 :稻田小屋里的原住民饭菜香

砂拉越竹筒鸡

砂拉越竹筒鸡 乐堡餐厅躲在闹市深处,从一栋老木屋加建而成,采用木板、棕榈叶、树皮作为材料,视觉上是扩大版的稻田小屋。坐在其中用餐,甚有田园风味,也有闹中取静之趣。走到厨房后方的小通道,你可以看见柴火正旺,一支支竹筒架在柴火之上,不久后鲜甜香嫩的竹筒鸡与汤汁就可以上桌了。 开业数年,古晋乐堡(Lepau)餐厅已经成为一扇认识砂拉越各族原住民美食的窗口,你可以藉由餐厅的餐单,用味蕾走一遍各大原住民部落。 藏身闹市一角的乐堡餐厅。(图片提供 / Lepau) 砂拉越有多少原住民?...

古晋茄汁炸米粉 :广府妈妈老味道

古晋茄汁炸米粉

古晋茄汁炸米粉 以炸得酥脆的米粉取代粿条,淋入茄汁时依稀可以听到细微的,米粉吸收茄汁时发出的滋滋声。吃在嘴里,多了爽脆口感,而混合了炸米粉的油香后,茄汁变得更浓稠入味,酸甜可口,吃过难忘。但是这道工序比较复杂,而且很耗油的炸米粉,可不是轻易可以找到了。 有一道风味独特的茄汁炸米粉,早年是砂拉越古晋有名的美食。还记得20年前跟着一位老古晋,踏入一家颇负盛名的老餐馆,初次品尝这道茄汁炸米粉,这位长辈说:“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味道。” 论古晋特有街头美食,必然要提到茄汁粿条。炒得镬气十...

古晋印度甩饼 :不止是食物,也是表演。

古晋印度甩饼

古晋印度甩饼 - 窄小的银禧餐厅俨然就是印度甩饼的舞台,餐厅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飞起的甩饼;坐得靠近一点,还可以看到更后头的水台师傅,熟练的将奶茶拉长数尺,再将它回落杯中。这一客充满肢体美学的甩饼与拉茶早餐组合,充满元气。 砂拉越古晋有一条印度街,在19世纪末店屋建成以前,一批印裔穆斯林已经聚居在当地,并且建了一座清真寺。至今,清真寺仍在,而印裔穆斯林也继续在那里经商,主要的传统行业是香料铺和布庄。 阿都华合(右)与女儿法扎利亚在餐厅前合影。(图 / 蔡羽) 印度街中段有一家...

砂拉越叻沙 :热辣辣的老咖啡店人情味

砂拉越叻沙

砂拉越叻沙 有别于西马闻名的咖哩叻沙、亚参叻沙等,砂拉越——或更具体的说是古晋叻沙,汤色偏向深褐色,而且带有比较浓烈的草药香味,其中最明显的香味来自芫荽子。米粉淋上叻沙汤汁,再铺上切片鲜虾、鸡丝、豆芽、蛋饼、芫荽或香菜,佐以特调的峇拉煎酱料,再挤几滴酸橘汁,酸辣开胃的美食挑逗味蕾。 一碗叻沙,拥有万种风情。这话说的是叻沙用料众多,根据业界前辈透露,单是汤料就隐藏着不下30种辛香料,加上上桌的配料,大概将近40种了。 砂拉越叻沙的“原装”是米粉,也可以用其他面类代替。(图 / 蔡羽...

古晋大埔面 :他们的面,腌住百年风味。

古晋大埔面

古晋大埔面 的历史悠久,据知1910年代已经有大埔人在古晋老街卖面,而根据制面与烹调手法来看,很有可能是古晋哥罗面的原版。目前尚在传承中的大埔面家,以亚答街邱家历史最久,有将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已届第四代人,而且依然坚持手工制面。 大埔县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东部,而大埔人在百年以前漂洋过海抵达砂拉越古晋,早年主要以务农和打铁业为生,也为古晋带来了原乡传统面食——腌面。 邱家大埔面已经传承四代人。(图 / 蔡羽) 数年前到梅州与大埔地区进行调研,发现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早餐食物就是...

Top